本书以真实事件为蓝本,通过幸存者的亲身叙述,辅以新闻报道的资料整理,确保了叙述的真实性。由于未进行过多的艺术加工,22条生命的逝去显得尤为恐怖和压抑。尽管全文仅1.4万字,却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揪心。
本书详细记录了2010年“鲁荣渔2682号”远洋渔船在太平洋上发生的血腥杀戮事件。起初,33名船员受雇于一家渔业公司,前往秘鲁海域进行鱿钓作业。但在漫长的航行中,船员们发现合同存在欺诈,实际收入远低于承诺,加之船长和管理层的粗暴对待,不满情绪逐渐累积。到达秘鲁海域后,以刘贵夺为首的几名船员策划劫持船只,初衷仅是返航回国,但在劫船过程中不幸发生了一起致命事件,性质彻底改变。随后,猜疑和暴力在封闭的环境中蔓延,船员内部开始自相残杀。争夺控制权、怀疑告密等种种原因导致了无辜者也被卷入这场血腥的清洗中。
无论是通过Bilibili视频解说还是本书的介绍,故事的细节都十分清晰。我不禁自问:“如果我在那艘船上,我会怎么办?”
(1)逃跑
逃跑首先必须拥有工具。正如书中所描述的,如果有能漂浮的物品,如救生衣或曳网球,跳入海中或许可行,但必须携带鱼竿,因为鱼眼中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我考取海员证时学过如何蒸馏淡水。然而,救生筏被钢筋锁住,刀砍也无法打开,所有能漂浮的物品都被收走,跳海无异于自杀,即使抱着物品也难以存活,因为没有动力,你游出几百米后,海流会将你冲回原点。
其次,需要具备求生技能。《438 Days》的主角在太平洋上漂流了438天,作为船员,他通过捕捉鲨鱼、海鸟和饮用雨水存活下来。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面临渴死或饿死的命运。
最后,需要运气和坚定的求生信念。
尽管做到以上三点,书中跳海(包括受伤坠海)的人无一幸存。
(2)战斗
事后看来,回国的十一人中,五人被判死刑、四人15年、一人5年、一人4年。即使战斗中能存活下来,回国后仍需面对牢狱之灾,因此无论怎样计算,这都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苟活下来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船上的角色可以分为领导者、追随者和中立者。领导者能够决定事件的走向,主导自己的命运,但在历史上的大国战争或船上的小团伙争斗中,最终只能有一个领导者存活,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角色。追随者需要选择站队,如果能跟随最终胜利的领导者,收益最大;如果站队失败,则意味着死亡。中立者虽然看似无用,但他们的存活概率接近平均水平,且事后获刑最少,因此反而是综合收益较高的角色。在法治社会中,打赢了坐警车,打输了坐救护车,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3)那么,应该怎么办?
经过深思熟虑,只想到了三个策略:上策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起始发现合同问题的端倪,就要退出这份工作。中策是与幸存者结盟,偷取救生船、漂浮物和求生工具逃跑。下策则是为了生存而战,而且必须做到心狠手辣、果断坚决。
最后的感悟化为四个字:“一声叹息”。阅读过许多类似全程悲剧的故事,如《绝叫》《涉过愤怒的海》《白夜行》等,想要避免人生中这类祸事,最好的方法是提高思想认知,洞察事物的本质,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致力于避开对自己不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