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这本世界名著,书不长,但读起来非常坚难,5年前读过一半放弃,这次在樊登读书会的推荐下,重新棒起此书,收获颇多。
一、为什么这本书难读
在美国有项调查,如果只能让你随身携带一本书,你会带哪本,有一半的美国人选择了《瓦尔登湖》,我读完之后也有这样的感受,说不上具体的原因,只有一点点隐约的感觉,有这本书在能给我带来宁静和力量。
可是这样一本好书为什么难读呢?这本书难读以成为共识,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 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当时正是美国南北战争前期、美墨边境战争时期,梭罗是坚定的废奴支持着、反战者,书中有很多反战、自由、平等的呼唤
- 要对西方文化、文学有一定了解,书中随处可见引经据典,或用巧妙的方式双关暗示,直译过来会有点不通顺和没头绪,如果不看注释很难抓住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意。比如涉及到《圣经》、《荷马史诗》、《希腊神话》等。
- 书中计量单位生僻,比如长度用杆,体积用蒲式耳、长度用英尺、英寸。美元的购买力要重新换算,使用这些单位在读者的脑中很难有直观画面。
- 要对梭罗有一定的了解,他是超验主义者,思想继承导师爱默生,这个思想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所以他能有丰富的想像力,细腻而浪漫。来这的主要原因是哥哥的意外去世,离开这里的原因是导师去英国讲学,请他去看房子。
- 本书有些内容过于繁琐,很难用平常抓主干的方式记忆理解,造成了读前忘后。比如在“冬天的瓦尔登湖”这章关于狗鱼的描述用了533个字,“……如同远在天边的阿拉伯世界……相当炫目的超乎寻常的美丽……如同花朵和宝石……如同一个凡人提前化作了天堂的轻烟薄纱”,当看到后面时,还能认为在描述一条狗鱼?(以上主要意思是:狗鱼在冰面上或在冰坑里,很美丽!)
- 没有逻辑主线,最通俗的述事方式是时间线,比如“昨天干什么、今天干什么、明天准备干什么”。但这本书不是用这种方式,是把同类故事合并在一起,但这合集中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描述一个物品或一件事。比如在“经济”里有讲小屋的造价结构、在“来客”里讲到小屋的来访人员、在“房子取暖”里讲房子的烟囱,各章讲的还比较碎、比较有“禅意”,使读者觉得这段好像看过又好像没看过,读起来有点碎碎念、绕来绕去、晕晕呼呼的感觉。
所以,知道原因后,我们只需有针对性准备,比如对梭罗的生平和背景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他的思想如“超检主义”、导师“爱默生”有一些了解,对美国当时南北战争、美墨战争有一些了解后,就相对容易入手。西方文化就不用补课,看了也难以记住,在读的过程中多看些注释即可,我用的是电子书,查注释比较方便。还有就是把书中用到的单位换算成公制单位,让事物在脑中有一个直观的图面。最后就降低阅读的预期,佛系一些,看不懂就囫囵pass,不用要和自己较劲,前后文没有强关联,完全可以随手翻到哪页读哪页。
二、书中的数字与单位
(1)时间
- 1817年7月,梭罗出生
- 1821年2月,清朝第8个皇帝道光上台
- 1845年3月,梭罗进入瓦尔登湖(28岁)
- 1846年5月,美墨战争爆发
- 1847年9月,梭罗离开瓦尔登湖
- 1848年6月,美墨战争结束
- 1850年2月,道光下台,咸丰上台
- 1861年4月,南北战争开始
- 1862年5月,梭罗去世(45岁,肺病医治无效)
-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
(2)货币
历史购买力从来没有固定标准,很难精计算出来,别说美元,就连同时期的中国白银都难换算,所以这里只能大体估算。
我在找寻相关资料,有一篇文章通过当时工资接合粮价方式得出 $1=$28=¥187,为方便换算可粗暴理解为,书中1块钱 ≈ 200块人民币。
在经济一章中,梭罗在瓦尔登湖8个月时间中,用在吃上花费了8.73块钱(约合1748元人民币),平均每天7.2元伙食费,结合后文对吃的食物的描述,同样餐标放在中国城镇其价格差不多,这从侧面验证了书中1美元等于200块人民币的购买力结论。
(3)长度单位
- 1杆 ≈ 5米
- 1英里 ≈ 1.6公里
- 1英尺 = 12英寸 ≈ 0.3米
- 1英寸 ≈ 2.5厘米
我是男生,1.8米身高,手掌张开一拃正好是20厘米,等于8英寸,一步长0.7米,大概两英尺,一杆就是7步(这里我记为曹植一杆成诗),我用这种方法快速在脑海中比划出物品的大小和距离。
简单换算大家都会,但文中常有单位混用情况,这就会使人就晕了,比如:
这是一口清澈而深绿的井,一英里长,周长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大约六十一英亩半;周围的山峦突然高出湖面四十到八十英尺,不过在湖的东南和正东方向,群山却高达一百英尺和一百五十英尺不等,延续了大约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英里。
(4)容量单位
- 1蒲式耳 = 1配克 = 2加仑 = 8夸脱 ≈ 36升
- 1夸脱 ≈ 4升
书中用的最多的容量单位是蒲式耳,约等于36升,主要用于计算粮食的收成,我的记忆方式是在脑海中用超大瓶可乐装豆子,装满6瓶放一排,几蒲式耳就几排。
(5)温度
书中使用的是华氏温度,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公式心算很难,大家别尝试了。(℉=°C*9/5+32)
只需记住两个点,32℉结冰,86℉等于30°C,用这两个点把温度划为三个区间,差不多就能估算出对应的摄氏度。
三、书中优秀的观点
书中优秀的观点太多,随处可见的金句如同路边点缀的美丽野花,繁多但让人眼花,我在阅读时尽量克制划线的冲动,因为如果遇到喜欢的内容就划线,那全书都要划上成重点,我整理出12个优秀的观点,全方位的夸赞一本书一个人,但我相信他是值我这样去做。
(1)极简生活
我发现,一年中干六个星期的活儿,我就能挣够所有的生活开支。整个冬天,还有大部分夏天,我自由自在,安心学习。
当今之日,在这个国家,就我亲身经历所体会到的,生活的必需品也不过寥寥几种:一把刀,一柄斧,一把铲,一辆手推车,如此而已。对于好学的人,一盏灯,一些文具加上几本书,已属次要的必需品,而这些物件无需费大力气便可获得。
简化,简化吧。一日不必三餐,倘若非吃不可,有一顿饭便足够了;用不着一百道饭菜,五道饭菜足矣;其他事项按比例往下缩减。
我相信智慧的人惟一饮用的只会是水;酒远算不上是高贵的饮品;一杯热咖啡破坏一个上午的希望,一杯茶破坏一个晚上的美梦,想来就不合算!啊,我让咖啡和茶牵着鼻子走时,我跌落到了多么低级的地步!
本书的核心是极简生活,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描述且身体力行的践行这样的生活,只有生活的简单,才会释放出心灵的空间来存放智慧与才华,而且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已经免于贫穷饥饿的恐惧,反而是物欲太重,让我们背负沉重的壳。
(2)熵减生活
有效地利用白天的质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简朴,简朴,还是简朴!我说呢,把你的事情简化到两三件,而不是一百件或者一千件;用不着算到一百万,数到六七个数就够了,把你的账记在你的大拇指上就行了。
我不喝茶,不喝咖啡,不吃黄油,不喝牛奶,也不吃新鲜的肉,因此我也用不着拼命干活来赚取这些食品;还有,由于我干活儿不狠,用不着狠吃狠喝,所以我的食物花费的钱也极有限;
熵是物理中描述系统内在混乱程度,我们常听到的词是熵增,比如天泠了买被子、天热装空调、天更泠装暖气、天更热买雪糕。那雪糕就要有冰箱存放,被子要用衣橱存放,东西一点点增加就要换大房子,买房子需要花钱许多钱,可能不够再贷款,这样一步步过程就是熵增。
熵减是反其道,用简单的方法从根源上解决,比如天热时能否在树下摇着蒲扇看书,能否下河游泳。
极简生活是熵减的一个方式,熵减不限于极简生活,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3)反权威
老年人啊,你也许说了你觉得最智慧的话——你活到了七八十岁,赢得了一种名誉——可是我却听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声音,要我远离这一套。一代人遗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如同遗弃搁浅的船只。
我被抓起来关进了大牢,如同我在别的地方阐述过的,我没有缴纳税金,或者说不承认这个国家的权威,因为这个国家在参议员门口像买卖牛羊一样买卖男人、女人和儿童。
在书中梭罗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某些政治立场、思想主义,但他在每个字里行间中都体现着自由精神与独立意志,从他的生平能看到他反对奴隶制度,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倡导过“公民的不服从”的思想,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人是社会群体动物,很容易陷入集体意识,所以反权威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一点点被抹灭,要像好奇心、探索欲一样从小被保留下来,直到终生。
(3)尊重不同
我自己感觉得到,至今也不陌生,有一种本能向往着更高层次的生活,也就是精神生活,多数人都有这种倾向;但是另有一种本能却向往原始的和野蛮的生活,我对这两种本能都尊重。
打猎这样的活动是年轻人接近森林的最好途径,也是他自己人之初的一部分。他一开始到森林区的身份是猎人,是钓鱼的,直到有一天,倘若他具备更优秀的生命种子基因的话,他终究会分辨清楚他的合适目标,也许他会做一个诗人或者自然主义者,把猎枪和鱼竿扔到身后去。
虽然他在林间修行,但他并不号召人们向他学习,他自称是实践性质的行为。他尊重人的原始本能,但也崇尚高尚人格。他可以与诗人、政客、学者深入探讨,也乐与于贝克农场、小镇村民交朋友。智慧的人能在脑中同时包容两种相矛盾的观点,那智慧的人也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4)及时行乐
浪掷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挣钱去享受生命最不宝贵的部分的那点有争议的自由,这种消耗让我想起英国人最先去印度发财,为的只是他可以返回英国,过一种诗人的生活。写诗他应该马上到阁楼去。
我无需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房子里面的空气依然新鲜。我坐在门后,与身置屋外没有什么区别,哪怕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
为什么我们要在年轻加班赚钱,再把赚到钱买药品、保养品,为什么我们要在花很多钱在吃上面,再花很大的力气减肥,为什么我们要花许多钱搬到昂贵的社区里,用一辈子的劳动来偿还债务。
其实很多时间幸福近我们很近,比如和家人一起过个周末,推开窗户闻下花香,早起感受下阳光。
当然如果只为了行乐而乐,生命庸碌无为也非并是梭罗倡导的本意,他提倡在有闲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和感兴趣的事。
(5)行动派
智慧和纯洁来自于身体力行;愚昧和肉欲产生于懒惰。
我要建造我的烟囱,只好把泥水匠这行琢磨一下
我很容易地就把它测量了,工具无非一根钓线,线头拴一块重一磅半的石头,石头一离湖底我便能够准确地知道,原因是石头触到湖底下面便没有水的浮力,再往上提要用更大力气才行。
多说无益,结果导向,想到不如做到,真做不到也努力过不后悔,相信这样浅显的道理谁都明白,但能筛选出大部分人群,很多人的计划是停留在脑海中,稍强一点落在纸面上。如果一定要把行动和计划分出高低,那我的推荐是行动胜与计划!
梭罗是一个哲学家、文学家,但并不妨碍他花半年时间盖房子,花两年时间种豆子,花数年时间测量瓦尔登湖相关数据。
(6)洒脱
我很高兴摆脱了琐碎小事,不必把瓶子装在口袋里,一不小心就打碎瓶子,撒掉瓶子里的东西,让人感到十分扫兴。省掉了酵母更省心,更潇洒。
人世间只有自由自在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才能感受到什么是幸福。
我上次洒脱是什么时候?我努力的回忆起自己行为,好像是读书会上侃侃而谈的分享,好像是小提琴练习时的曲终得意,好像是工作汇报上的精采总结。但和梭罗相比格局太小,梭罗的洒脱是恪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另可坐牢也不缴纳某名其妙的税务,是独坐在湖岸边远眺群山,是饶有兴趣的俯下身体观察蚂蚁大战,是将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这才是真正的洒脱!
(7)真诚
我要的是一个人的鲜花和果实;我要一些芳香从他飘向我,一些成熟果子在我们的交往中芳香四溢。他的善良一定不会是局部的短暂的行为,而是一种持久的奢侈,却不会让他破费什么,是他无意识的行为。
我没有上锁,没有用插销,也没有在我的门闩和窗户上钉一根钉子。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我从来没有紧闭门户
我相信,倘若所有的人都像我当时那样简单地生活,偷窃和抢劫是不会发生的。
美国科学家实验证明,正常人平均每天撒6个谎,一年就是2000多个,成功人士则谎言更多。可见真诚的珍贵之处,真诚是成本最低的沟通方式,在《信任的进化》一书中得出结论,真诚是最有利和最稳固的合作方式,如果每个人都懂这样道理,世界将会怎样?
(8)精神强大
我是我所巡视过的君主,谁也剥夺不了我的权利。
我有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统统属于我自己的小小世界。发
你大可不必把你的声誉建立在你请人吃饭上
自信源自于精神强大、生活乐观、学识渊博、物质基础等,只要精神足够强大,认知就可以冲破思维惯性束缚,小则自我认同,大到成就人生,我们是自己的评论员,请无视外在对我们的标签与评价,做自己认为值的事,做良心认为善的事即可。
(9)乐观与浪漫
所有的湖岸都回荡着牛蛙的叫声,它们是古代酒鬼和豪饮者的沉思的精灵,仍然不知悔改,在它们的冥河边进行轮唱
真正的农人用不着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如同那些松鼠对树林里今年或者明年是否挂满了坚果根本不放在心上一样。
这些草木是瓦尔登湖的嘴唇长出的胡子,但是总也长不长的。湖水伸出它的舌头,一次又一次把胡须舔掉。
有一次,我在村子里一家花园里锄草松土,一只麻雀落在我的肩膀上待了一会儿,我觉得哪怕我戴上了什么荣誉肩章,也没有那种情景让我荣耀。
梭罗有着发现美的眼光,能从平凡中找到乐趣。如果是我走到瓦尔登湖边,生活在贝克农场附近,也只得到田间地头、荒郊野外的感受。
最近我在读《当下的力量》,梭罗就有好像能随时进入“临在”的状态,发掘美的瞬间,并努力延长这“临在”的长度。
(10)博学
人们说,成汤王的浴盆上刻着这样的文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插图]我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曾子说,“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吃,却不知道食物的味道
气泡本身在冰层里如同聚光镜一样发挥作用,把冰下面的冰层化掉。
我用十杆比一英寸的比例把湖绘制出来,在一百多处记下了它的深度,这时我发现了这不可思议的一致性了。
书中引用大量精典名句,有中国的孔孟、有希腊的大哲学家、英国的植物学家等,如果不看注释、不懂文化完全无法get到他语意的精妙,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引用,实际需要大量的输入,而当时他只有28岁。
(11)系统性思考
倘若你很熟悉原则,你何必关心大量的例子和应用情况呢?对于哲学家来说,所有消息,一如人们常说的,就是闲言碎语,编辑消息的人和阅读消息的人都是喝茶聊天的老女人。
大肚汉基本上还是处于蛹期的人;有些民族整体上还处于蛹期,是一些没有幻想的民族,一些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他们的大肚子让人一眼便看得出他们的情况
他把自己的生活越是简单化,宇宙的法则越会删繁就简,孤独将不会再孤独,贫穷将会不再贫穷,懦弱将不会再懦
书中有很多金句不限于一花一木,可以上升到哲学、民族、宇宙的高度,这样抽象的提练需要高度的智慧、精准的表达和系统性的思考。
(12)热爱阅读
书是世界宝贵的财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遗产,一个又一个民族的健康遗产。书是最古老最合适的东西,摆放在小家小户的架子上也显得自然而不失身份。
难道我会听到柏拉图的名字却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书吗?仿佛柏拉图是我的同乡,我却从来没有看见他——是我的隔壁邻居,我却从来没有听他说话或者注意到他说话的智慧。
多少人因为阅读一本书开始了他生活的新纪元。
三、网友的疑问之我见
(1)都像他这样的生活,人类如何发展?
我同意这样的看法,如果人人都去湖边、山里、荒野上搭个帐篷,那就退回到游牧民族时代。
但这只是如果,时代前进的洪流是不可逆的,马斯洛的五层需求需要一步步满足,向梭罗这样跳跃式上升是极少数行为,普通大众还是先达到安全、生存、社交的满足,再谈更高层面的实现,所以就算我们想搭个帐篷,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而且梭罗本身家境不差,也有很多好友关注与资助,可以说进可攻、退可守,他自己也说过这是一种实践行为,把这种个体行为想像成大范围的社会现象,可能没经过深度思考和通读《瓦尔登湖》这本书。
(2)梭罗像阿Q一样的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阿Q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其特点是受到欺凌后给自己找个理由和欺凌弱小借以转嫁痛苦。
梭罗的生活、思想都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受到强迫。他的贫困生活是别人看起来的贫困。前提不成立,自然结论就不成立。
(3)没有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就没有安全感
这里要先给安全感做一个定义,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从以上描述看出来,安全感与物质没有必然的关系。
换个角度,有多少物质条件能带来安全感,比如免于疾病的威胁,是无菌环境、24小时医疗班组待命、精确的作息与营养搭配。比如多少钱能带来安全感,24个月的存款、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就算物质上能有保障,那意外如何防范?所以安全感与物质无关,是来内自于内心的强大!
(4)独处让我孤单害怕
人是社群动物,独处是反人类的事,鲁滨逊、白毛女是文学创作出的人物,人在荒岛上三年语言功能就会严重退化。我没有长时间的独处,这里无权发言。
书中有章节专门讲到“隐居”与“访客”,梭罗在瓦尔登湖并非常绝对与世隔绝,他会定期去小镇上聊聊八卦和采购物资,有很多人慕名来拜访他,在湖边还常有挖冰工人、铁道工人、渔夫、猎人、黑奴等路过,所以只是相对独处,不是绝对独处。
我相信我们很难做到真正的绝对独处,完全与世隔离,我们是否要购买生活物资,是否要使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像日本宅家中30年的故事,也是会和父母打交道,也会上网。
所以与其担心独处使人害怕,不如先试试让自己独处,尝试过后可能发现担心是多余的。
四、反思我的Fire之路
我的Fire人生是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然后去过类似的生活,可能在一个喜欢的地方待上一断不长不短的时间,有这了本书做为成功案例让我内心的信念又坚定几分。
他用行动告诉了我,在与自己独处时,能做许许多多事情,可以把生活过的诗意与精彩,可以有许多种可能。
我很向往那样的生活,当然我也能充分预见到各种辛苦和困难,我们现在精致露营、搬家式露营都有很多困难,何况200年前的梭罗湖边生湖两手空空,只是乐观浪漫的他觉得这种辛苦困难小到无需向读者多言,或他没有当成辛苦困难。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为什么有那样多人愿意把这本书带在身边,他给我指出12个优秀品质,给我带来温暖和力量,在我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手翻看几页,让焦虑的心情慢慢放下负担。
2016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向每个新生随录取通知书附赠一本《瓦尔登湖》,他说:
“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我没有机会上清化,但有机会和清华的优秀学子共读此书,非常欣慰。
(推荐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瓦尔登湖》全注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