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7 《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看起来轻松幽默的介绍费曼,但从字里行间里看到学霸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智慧,我觉得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费曼的好奇心和行动力,一本好书,在我心里可以排入 Top10 。

NO.58《桥下一家人》这是本书最大的意义是7岁女儿给我推荐的,开始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精采的情节让我一口气看完,虽然是儿童文学,但非常真挚感人。

NO.59《猎魔人3》前两部没什么主线,主要介绍杰洛特的经历,到达第三部开始转入主线,养女希瑞的成长和南北战争即将爆发,为第四部的高潮做铺垫。

NO.60《坏小孩》这本书大概在5年前读过,那段时间一直读东野奎吾的小说,顺随读到这本。最近看《隐密的角落》电视剧,二刷了一遍此书,电视和原著味道差的很多,但各有千秋,我喜欢这种翻拍方式,即基于原著又做二次创新且能逻辑自洽,书我给70分,电视我给75分(如果不是电视结局弘扬主旋律,我可以给85分)

NO.61《火影忍者》漫画,最近一段时间迷上火影忍者手游,于是二刷了这部漫画,当初在看漫画时因为更新和连载,剧情断断续续,这次把主线补上后,对原著的理解加深了许多。之前玩漫威手游,也把漫威几部电影刷一遍后,对漫威的世界观和主线有一个比较完整了解,这种通过玩游戏学习的方式非常有益,想当初因为玩《大航海时代II》才对世界地理有所了解,现在基本上可以眼睛闭上把世界的海岸线画下来,也算是玩游戏的小小收获吧。

19年的春节,不知为何突然冒出个想法,要挑战自己的极限,一年读150本书。为什么要读150本书呢,是因为我17年时,读了(听完)100本书,当时还没有使用100%的精力放在读书上,所以我觉得完全有可能做读到150本书。先说结果,全年只读完56本书,平均一周一本。

19年的读书分为三阶段,前段非常勤奋,而且上下班地铁通勤时间很长、工作也不忙、生活规则,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基本上能保持进度。中间时间因为换工作停滞了许久,年末时又努力冲刺了一波。

其实读书花费的时间并不算多,真正花时间的地方是写读书笔记,其中《电车难题》花费了3个晚上时间才写完,所以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这是非常值得的事,读完只是第一步,写笔记回顾是第二步(实践是第三步,总结升华是第四步)。

19年过完后,这种定量读书实验让我一度迷茫,常问做这件事的意义,没读完怎么办,读完又说明了什么,读了这些书能记住多少,为了追进度只能读一些新、薄、浅的书,读大部头巨著时很难静下心来。这些问题很难找到答案,所以一度失去了目标,加上个人惰性,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再棒起书本。

有一段时间研究小熊熊好慢读书法,他的读书的方法是用kindle先通读,把重点知识划出后、通过 clippings.io 导出,整理成anki卡片,回味一段时间后梳理出脑图,最终形成读书笔记。在了解了这套方法后非常激动,认为找到读书的核心方法,尝试后发现不太适合自己,原因是这种方式虽然对知识点记的牢固和扎实,但局限性强,操作步骤复杂,让原本轻松的读书变的沉重,除非常强的自律很难做到,做学问可以用这种方法,但兴趣阅读不太适合。

回望这几年读书几个阶段,经历泛读、冲刺、精读的轮回,觉得轻松无限制的读书比较适合自己,一年50~100本是比较合理,少则懈怠,多则浮燥。愿意做学问可以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如浮士德、十字军故事、电车难题等),内容简单或不适合自己可以快速翻阅,就算想放弃某些书也不用有心理负担,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捡起,如《子不语》放在床边,时时翻看几页,陆陆续续看了两年还没完结。读书的重点是有一颗热爱读书的心,不要有思想的束缚。

关于读书的工具和条件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kindle 是长剑,犀利轻便随身携带能文能武。实体书是宝刀,厚重深邃开卷有益。电脑阅读是长枪,主要看漫画、PDF、工具类书,目标明确,简单真接,操作方便,配上翻页器真香。手机阅读不太推荐,可以制成 anki 卡片,此为暗器,碎片时间,随时刷题。读书不限场合,只要是超过30分钟的休闲时间,都可以拿来阅读,不用介意他人眼光,他人第一次会新奇、第二次会怀疑、三次以上会敬佩。读书内容不用太多限制,兴趣所然即可,有些书可能质量不高,但读书的过程中个人品味自然提高,慢慢会选择精典和精品,只要在读书的路上就会找到人生的答案,切不可犹豫彷徨。

2020年以过半,未来我会继续读书和写读书笔记,我从来都认为读书是最好的浪费时间方式,有件值得高兴的事,我的女儿也喜欢读书,我们还成立读书会,我会给他讲书,她也会给我推荐书,非常欣慰和幸福。最后祝大家从读书中收获快乐,今天是你一生中最年轻的时候,行动起来,找一本手边的书翻看5分钟试试。

自行车练车常用的依据有4种:
一、自我评估表
按照自我感觉和粗颗粒数据做判断,比如总时长、公里数等,最大的优点是方便、直观、便宜,但缺点是起伏比较大,数据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度挖掘。
二、速度与转速
这比第一种更进一步,有专用数值采集数据,并用专用软件长期记录,能起到一个比较好的辅助评估效果,也相对准确。但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受外在影响比较大,比如天气、路况等。
三、心率
这类似于第(二)条,不过心率受内在因素影响比较大,比如熬夜、喝酒、喝咖啡等影响。另外心率有一定的滞后性,瞬间爆发时心率没测到,等累的时候才发现过了阈值。
四、功率训练
号称是最精准、最科学的训练方式,采用一种力反馈方式,踩多少力气得到多少数值,不受内、外因素影响,非常稳定。

【FTP】
 
在功率训练中,最常用的是FTP值,类似于疲劳的临界值,在低于FTP时骑行很久都不会很累,但超出后一会就很难坚持。这是因为乳酸的快速堆积后来不及释放导致。
这中间有一套比较复杂的方式,分为7个阶段,最后得出 FTP 功率值。
【如何采集功率值】
如果想执行这套科学训练法,就要有一套设备,在简单了解了一圈市面情况,对功率计有了大概了解,市面上的功率安全方式有5种。从左到右依次是:
后花鼓、脚踏、脚踏挂件、曲柄(还有一种牙盘方式,不在图内),另外有一些不常见的,比如轴内(淘汰)等。
这里有一个原则,功率的数据采集器一定要参于传动系统之内。所以体重、风阻、心率等方式完全不用考虑。
目前功率计一般进口为主,价格一般都在1500以上,国内有一些曲柄方式,1000元以内,听说质量有不同程度问题,但对得起价格,可以入门使用。

所以,我研究了一圈后有两个建议。
(1)一步到位。花一笔钱把码表、心率带、踏频器、功率器都配齐,得到一套完整的数据,能完整的观察到个体情况,行者天猫店一套大概在2000~3000元左右即可,如果选佳明、百锐腾等最起码5000元以上,且不封顶。总之,一分钱一分货,这个投资是比较值得。
(2)使用上文提到的转速、心率等数值,做长期的评估表,虽然受内外界影响比较大,但自己还是了解自己的,有多少水平和潜力,基本上能估算出来,最重要是两个字“多骑”。

最近回东北老家过年,家中人多,心一直静不下来,看书也看不进去,于是挑选了这本轻松的小说。很早之前就看过了电影,当时只做为儿童科幻片来看,觉得拍的不错,有次在新华书店看到安德系列丛书,知道原来是大部头科幻小说,后来在看完《三体》后,知道到三体获得了科幻“双峰”奖(雨果奖、星云奖),于是查询了一下还有哪些双奖大作,找到了清单,发现24部作品,只有《安德的游戏》这本书认识,于是把这本书收入书单,希望有机会能拜读一遍,这次终于有了这个机会。

故事的情节不太复杂,虫族和人族的两次战争后,平息了几十年,为了防止第三次战争,地球从儿童中挑选出有指挥潜力的人才,为什么是儿童,因为儿童的反应敏捷、精力旺盛、战术富于变化、目的明确、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于是从千挑万选中找到了主角安德,这本书就是小白安德成长记,最终打败了虫族的故事。具体剧情就不多透露,有喜欢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书和电影同样精彩,我是先看了电影再看书再看电影,电影最的优点是时间短、节奏快、场面宏大、人物立体鲜明有记忆点。书的优点是介绍详细、有很多心理和场景的描述、剧情完整,特别是梦中和游戏的那段铺垫,是一条暗线,如果不看书是不明白作者的含义,建议两者都看一下。

最后,电影是我和宝宝一起看的,宝宝也很喜欢,还有点害怕,我为她介绍虫子、飞船、太空的相关知识,她看的也津津有味。另外,书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金句和富有哲理的对话,值得回味琢磨。

 


 

24部双奖作品:
https://www.sohu.com/a/200396559_797912

我时常会逛逛亚马逊的图书排行版,下载一些靠前的图书样章,没想到这本被誉为中国版《白夜行》才略略读了几页,就一下就抓住我的兴趣,让我欲罢不能一口气三个晚上读完,非常精彩,我为此还充值了Kindle  Unlimited 包年服务。

故事从两条线讲述一个故事,一个从学生(王頔)入手,讲述五个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另一个从警察(冯国金)入手,追查的一件和十年前的案件相似的案件引发的故事,两条主线交织在一起推进情节的发展,最后时刻合拢并合盘推出。全书语言亲切、情节紧凑、有悬疑和思考、并在各处加入伏笔,显得情节紧凑、连贯,有起伏呼吸感。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有三点:(1)有种年代感,我就是从80年代走过来的同学,所以那些描述的场景仿佛在眼前发生,阅读起来轻松、亲切;(2)另一个原因学生王頔其实是主角本人,他把自己的性格和少年回忆写入故事中去(当然加入艺术的成份),所以显得自然和真实;(3)讲述的是东北故事,仿佛想到以前读的《黑道风云20年》那本书,东北人的性格和语言特色非常明快。

当然,要想比肩《白夜行》水平还不太够,《白夜行》格局更大,情节的更有张力,设计也更加精巧。这本书看到一半左右,就能大够猜到结局了,没能跳出一个思维的框架,没有巨大的反转和烧脑。不过还是觉得非常优秀,17万字读起来也相对轻松,作者未来可期,本书很有可能会被翻拍成电视剧,值得推荐!

 

对了,给女主角安排的最后一首歌,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中岛美嘉),品位相投,难怪读起来更亲切。

在还没有接触汽车行业之前,从没有关注于语音这个功能,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几乎从来没用过,我都想把语音功能删除掉,因为时常有误触情况。在了解网友对手机语音产品的使用情况来看,美国65%用户很少或不使用语音功能,看来语音面临的交互问题不是我一个人所遇到的,我觉得语音不能推广主要有几个方面:(1)结果不能预期、失败率高,易受挫败;(2)学习成本比较高;(3)并不能提高效率;(4)语音比较“傻”。

手机如果不用语音还有屏幕可以替带,但汽车、音箱等IOT设备如果不用语音就太不方便了,想像一下对着智能空调屏幕打字或是医生动手术时脱下手套打字搜索资料是多不可思议的事。因此,这本书带我们打开了语音设计宝殿之门,领略了语音的魅力。

我在挑选语音类书籍时,第一眼就选中了这本,因为只要看封面就明白是大名鼎鼎的 O’Reilly 系统丛书(动物书),而且2018年出版刚上市不久。打开试读篇章,光是序言和前言、目录就占50页(XL 罗书数字),这是非常少有的光环加持,一般都几十年以上的大作才有的殊荣。下面我给大家奉上我的读书感受:

 

一、语音设计原则

语音的设计和界面设计完全不同,所以设计的原则有非常大的不同:

  • 确认使用的场景(是否有按键、是否有屏幕、是否支持多轮交互)
  • 设定用户的期望(建议明确告诉用户所拥有的功能,方便管理用户的预期)
  • 设计工具(原型图、流程图、脑图,在设计的前、中、后期,用真人的对话来模拟几遍,容易找到灵感和发现问题)
  • 确认策略的设计(非常重要,易被忽略,知识点密集)
    • 显性确认(对于涉及重要、明确、与钱相关的问题时使用)
    • 隐性确认(三级置信度;隐性确认;非语言确认;通用确认;视觉确认)
  • 交互方式(一问一答;对话方式)
  • 如何使对话让人易于接受(需要个好“编剧”)
  • 错误捕捉(重要,知识点密集)
    • 未检测到语音(用户没说话,说了没听清);
    • 检测到了没识别
    • 识别到了无法处理
    • 识别到了,但有多重语义
    • 延时、网络
  • 帮助与学习
  • 无障碍(高阶设计:简洁、高效、语速、打断、上下文语境、当前位置、TTS等)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编写一份强壮的语音交互文档,上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可能权重有所不同,但要做到心中有数,风险可控。

另外要准备比较充分的语音文案列表、识别关键词、语法规则等文档,这都需要花时间去深度思考和详细撰写,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要花很长时间。

 

二、是否需要可视化

可视化用什么方式?

答:真人、抽像物体、拟人物体、其它可视化组件(灯光、动作等)。

 

是否需要为你的语音配上可视化?

答:这完全取决于功能的定义,目的只有一个,可视化能否为语音服务。

 

无论是否可视化,语音都要有人格的存在,所以设计人格先要考虑面对的人群。

一个好的可视化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可以简单的换算成语音的工作量乘二。

所以,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建议先不要做可视化,因为做得不好反而会干扰用户(比如以前 office 的别针小人 Clippy,就是失败的案例)

 

三、语音识别技术

  • 语音识别引擎(百度、google、科大讯飞……),两个重点:识别率、语音端点检测表现(如何判断说话的开始和结束);
  • 语音打断(敏感度)
  • N-Best列表(用户的问题可能有不同解释方式,方式越多越智能,但设计工作量越大)
  • 特殊环境识别(噪音、多人、儿童、英文数字等特殊内容混合)

 

四、设计进阶

  • 不同类型的语音输入
    • 受限回复(是的、不用、好的、确定)
    • 分类输入(口味类:加冰、不加冰、常温、半糖……)
    • 开发式对话
  • 消除岐义
    • 信息不足时帮用户缩小范围
    • 信息多条时帮用户筛选
    • 否定的智能处理
    • 巧妙捕获用户意图
  • 对话管理(方便处理多轮)
  • 用界面来辅助语音处理
  • 用户的情感检测与分析
  • 声纹识别
  • 唤醒词
  • 语境
  • 高级多轮交互
  • 大数据帮助语音更智能

 

本书的第六章“用户测试”,对于已有语音产品的公司和团队,非常有帮助,提供几种检测原则和先进的测试方法,不过涉及到比较细节和专业,不在这里展开介绍,第七章设计完之后的运营,这对语音产品的跟踪和持续改善很有帮助。

所以,综上所述,本书的内容详实、知识密集,而且都是一线大厂的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帮助非常大,少走很多弯路。本书对技术介绍比较少,所以门槛不是很高,无论是专业语音从业者,还是业余爱好都应读一读,对开拓视野、打开格局非常有帮助。很高兴为大家推荐这样一本好书,让我们共同成长。

对于不抽烟的人来说,吸烟是一种很难理解的事,为什么人要抽烟呢,抽烟快乐吗,为什么就有人傻到花钱买罪受,抽出一身病来有什么好处。我也抽烟,量虽不太大,但抽了不少年了,其实我也回答不上来这些问题,只是看身边有人抽或无聊、忙时、累时抽上一支,很多时间都是下意识的举动,谈不上为什么。

戒烟这个事对我来说不是太难,因为本身瘾不太大,而且平时在老婆、小孩面前都不抽,当时看完书后,说不抽也就不抽后,只是后来又偶尔抽一些,没彻底戒断(这非常不好)。

这本书如果你用倒叙的方法看,只要5分钟就能看完,其实戒烟的方法就一句话“立刻不抽烟”。本书共44章节,戒烟方法深藏在第32章,不仔细找都翻不到,就是这一句的干货,行了,我帮大家省了30元书本费。我觉得这个作者有卖弄和注水嫌疑,七拼八凑的写了一大堆,每篇都要插入戒烟成功人士发来的感谢或感悟,看着有点烦,书还挺贵。不过看在他确实看清问题的关键,帮人类前进了一大步的份上,忍了!

为什么戒烟很简单:

  • 尼古丁虽然有依赖,但半个月就可以摆脱,这和毒品不同;
  • 吸烟很多时候只是心理依赖,是种条件反射,比如睡觉或忙碌紧张时候不抽没关系;
  • 吸烟很爽是因为体内缺少尼古丁的焦虑导致,真正提高身体质量就是心情放松、健康生活;

常见的失败方法(不用尝试):

  • 逐渐减少、每天N支、定时抽烟;
  • 当满足某条件时再戒(忙完这段时间、过完年、抽完这包);
  • 电子烟替带;
  • 零食等其它方式替带;

如果你要读这本书,一定要买实体书,放在枕头下面,因为说不定哪天停电了、断网了、世界重启、穿越、荒岛求生,那这本手册就是你的救星!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现代、方便的时代 ,以至于忘了身边的种种便利从何而来,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好奇玻璃是怎么做的来的,这本书就帮我解开萦绕了30多年的难题。本书不但介绍技能,还画出技能树,注明哪些需要前置、哪些是技能可以再延伸和得到副产品,这让我想起以前玩的游戏《文明》系列,此书虽然不如《文明》复杂,但显得实用且真实。

而且这本书是以时光器C3000TM穿越失败的“自救手册方式”开头,非常无厘头,开篇的第一章是教大家如何辩别当前时代,个人建议,距离现代超过一万年前就别挣扎了,直接重新投胎更省事。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穿越和求生都是技术活,不能总看电视剧穿越到宋、明朝代当王爷,回到过去和文盲差别不大,因为那时的基础科学不健全,比如说抗生素怎么获得,肥皂要如何制作、度量衡和现在不一致或空缺,更别提手机、电器这些复杂物品,就连自动车、热气球都比较难制作。

 

以下我打标记的知识点:

  • 营养液的简单制作方法:25克糖 + 2克盐 + 1升水。不论是运动后、生病时上吐下泻都可以快速补水,昏迷时还可能挂水;
  • 防止伤口感染简单方法,清水彻底冲洗伤口,然后用酒精或碘消毒(但这两种不常见),可以用蜂蜜临时替代;
  • 木炭是一切技术的基础(真是没想到),没有木炭就不能提供高温,没有高温就不能冶练、烧陶、制玻璃等;
  • 木炭还能吸附毒素、净水、滤气、写字​,木炭灰能做肥料和制碱;
  • 农田轮作技术(二田轮最简单),居然还有四田轮作模式(真到用上这本书的时候,闲田应该挺多的吧);
  • 测试食物有毒方法:闻、手腕皮试、嘴角轻碰、唇舌轻碰、口中停留、咀嚼勿咽、咽下(每步间隔15分钟后进入下个环节)
  • 肥皂就是脂肪和碱的结合,有了肥皂就有了基本消毒方法和卫生条件。碱的制作是把植物烧成灰,放水煮,然后晒干得到;
  • 玻璃就是熔化了的沙子,硅的熔点是700度,需要用木碳提供高温,如果硅加入碱和石灰,溶点可以降到580度;
  • 水车和风车能帮我们省多少蛮力,动物也可以,但要有工具(书中有制作的方法);
  • 在绳上系个石头,下垂自由摆动,从一头摆到另一头时间就是1秒;日晷虽然不太精确,不过误差不会差过15分钟,在那个时代完全够用;
  • 造纸 + 文字 + 印刷术 = (?), 这三样技术,都不需要前置科技,非常简单;
  • 自行车可以用纯木头来做;
  • 船能去你想去的地方,木筏则会去它想去的地方(当然可以给木筏加个撑杆,但仅限于浅水湖泊、河流);
  • 方帆速度最快,三角帆可以逆风行驶,太神奇了,只要操帆时走Z字形,有帆和操帆技术,船速可以超风速;

 

其实还有很多有趣、实用的知识,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探索。本书最实用的是7、8章,介绍实用动植物和第10章“用技术手段解决人类的基本诉求”。当然,因为要兼顾百科,所以有些篇章显得深度不够,比如16章音乐、17章计算机等。

 

我以前听过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古人诚不欺我!

从“友善”的书名、简短的课程来看,这是“入门”科普读物,任何受过高等教育、对新鲜事物好奇的人群,都应是本书的受众群体。本书共101页,其中第一篇和第七篇都不涉及专业知识,能很快看完。而且本书热门、经典,能帮我们迅速提高格调和品味,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朋友圈打卡、咖啡店闲座、走亲访友必备读物。

作者提出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话题展开,因为这两个话题是两个方向,知识点的跳跃比较大,自己又没有物理知识傍身,读起来实在吃力,在懵懂读完后谈谈自己的收获:

(1)任何物质 = 电子 + 夸克 + 光子 + 胶子;

(2)黑洞是一种天体现像,是恒星的坍缩形成无穷小的点,太阳能量耗尽时也会发生坍缩,成为1.5公里的黑洞;

(3)黑洞吸收的东西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变的越来越密,直到到达极限后产生爆炸,这就是宇宙的大爆炸学说;(整个宇宙可以压缩成花生壳大小)

(4)物质并不会发热,发热只是原子的运动速度变化。因为有了原子的变化,所以才有时间的概念,反之若没有原子变化,就没有时间;

​本书为我们打开了现代科学的巨幅画卷,让身在主体世界的我们发现平时忽略的物理系统信息,读者用比较轻松和幽默的方式来解说复杂的物理知识,非常用心、贴心,如果你喜欢这本书,读完后还意犹未尽,那我向你推荐进阶版《现实不似你所见》。

今年读了好几本硬核科学书籍《寻找宜居行星》、《太阳系度假指南》等,读的时候苦不堪言,但合卷之后感慨颇丰,开拓了眼界,拉近了科学的距离,对高阶科学不再有畏惧心理,而且好多以前懵懵懂懂的事物,突然有点通透的感觉(比如《三体》的降维打击、宇宙大爆炸假设),读完就像做了SPA一样舒服。

 

复杂的事情简单表达​,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这本书成功的做到这点,我先给这本书打90分,再给大家介绍。

这是日本人写的书,一页文字,一页彩图,每张图片都生动有趣、切合题意,很明显是作者精心把关和画家的用心,把一些很复杂的原理用轻松的方式表达清楚,全书读起来轻松、愉快,就连我的宝宝也把这本书看了一遍,看完还很认真的告诉我以后不要喝酒、多喝牛奶。

痛风的病理其实并不复杂,是人类社会发展太快造成,之前几万年人类都挣扎在温饱线上,近百年来突然生活好起来,身体的基因还来不及进化,营养过剩带来各种问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简单的说,这个病就是”吃饱了撑的“,所以,了解清楚尿酸的作

用、尿酸过多的危害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项,就能与疾病长期相安共存。这本书就是把这些简单道理传达给大家,满满干货,体现了日本的人务实精神,如果说给痛风患者推荐一本书的话,我首选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