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像这本深刻的教学类书籍,是出自25岁、未婚、法律专业、兼职老师之手。作者通过家教的方式,把带过的小孩挑选出9个典型,深刻分析每个小孩内心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自己探索的教育方式,没有复杂的理念、没有强大的学术观点、没有太多说教,这9个故事就像星星之火在我内心燎原,很庆幸自己的小孩没有这9个故事中的问题,但庆幸之余也让我合卷深思,为什么会有这类沉重的事发生。

第8个故事让我映象最深刻,先是从孩子角度,聊起自己的成长历,在5年级之前都很幸福美满,直到6年级有次下课时,几个同学下课玩闹把主角推搡在地受了伤害,晚上回家因轻微脑震荡呕吐让妈妈知道,第二天妈妈去学校把班主任和所有当时打闹的学生、家长叫过来“清算”,并以胜利者的姿态把所有人脸面无情践踏。从那时起主角就与同学们有了隔阂,本以为到了初中可以缓解,没想到同学们对旧事还追着不放,此时在孤独中认识了一个“女神”同学,但这段恋情也被妈妈发现,并无情的拆散,而且就在初三临考时转校,从此主角就更彻底的自暴自弃,还放弃高考,最后只上了普通高中后,到了高中又因为一次英文挂科,母亲又去和老师“理论”,这个高中老师不像小学班主任失了方寸,反而义正言辞的一番说辞让母亲情绪从暴怒到痛哭、哀求、恶毒讥讽,几次猝不及防的转变,所有在场的人惊愕的目瞪口呆。

我也被这样的故事情节吸引深深吸引,正在为小孩的身世和遭遇叹息时,情节戛然而止。而换上妈妈视角把故事再叙述一遍,虽然主线没太大变化,但剧情几乎被颠覆,我还处在判断两方孰是孰非的问题上,高中老师现身聊起这件事的时候,我这回彻底凌乱了,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罗生门。我的观点不是各打50大板,妈妈的在教育主导上是强势的一方,小孩是在斗争中畸形成长,而老师是相对无辜的躺枪角色。

这个故事不展开太多,请大家自行阅读和感受。本书的核心在于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成了主导人,而忘记了平等、尊重、鼓励、认可。在社会这个大漩涡中,放大自己的焦虑,如果读完这本书你也能收获到一点点认可,那我要与您隔空握手。作者是台湾人,笔风温和细腻,文中常有些生僻字让人措手不及,在查阅之后又觉得非常舒适恰当,就像彩蛋一样,不知道是台湾的风格如此,还是作者文采高超。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排在今年读过的书中前三名,希望大家能喜欢,推荐大家。

理财对普通人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的词,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又无从下手。盲目尝试几次,要不只赚些零花钱,要不成了新鲜的韭菜。真想去学习点知识会发现,理财的内容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所介绍的内容,都没有绝对的观点和理念,而是些似是而非的话术,让人绕的云里雾里,为什么没有1+1=2这样的绝对真理呢?

《罗辑思维》里有句话说的好,任何知识都要有边界,没有边界就是耍流氓。理财涉及面广、知识庞杂,说话一定要严谨周全。反而是那种说“买了就嫌、一年翻番”的拍胸脯承诺要留个心眼,问问自己这样的好事会轮到我们吗,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发财,他们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凭空多出来的吗?

这里普通科普下理财知识,我也属于小白级别,有错误请见谅。理财分几种:保本、低风险、高风险。保本的一般是货币类产品,比如银行的利息、支付宝、保险等,收益一般在3%以下。低风险的有基金、黄金等,这类长期持有不太可能亏本,但不能说稳赚不赔。高风险的就是股票类产品,波动很大,机会大风险大,购买门槛虽低但长期赚钱很难。初期我们可以先交点学费,都尝试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种偏好,对游戏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定制属于自己的理财计划。

这本书核心内容是介绍定投中的“指数定投”法,这是比较科学、有效、长期的理财方式,3年可以看到成果,5年有一定收益,10年以上基本上可以做到稳赚不赔,也是巴菲特所推崇的方法。因为指数是和国家的兴衰相关,中国现在还处在发展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可以预见未来一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如果放在日本、阿根廷、希腊等地,也说指数基金一定赚钱可能会有问题。

本书的知识点比较密集,值得好好的翻阅一遍,这里就简单介绍结论:

  • 历史分析:策略加权宽基指数 > 宽基指数 > 基金定投
  •  挑选方法:规模不小于1亿,费用较少,追踪误差较小
  • 估值方法:通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判断相对估值与绝对估值
  • 定投方法:定期不定额(越跌越买) > 定期定额
  • 止盈思路:赚30%就卖(简单、周期短)、估值止盈(难、周期长)、长期持有不止盈

这本书读到后半段,发现是篇长软文,慢慢引出他们的目的,推荐“蛋卷理财app”,之前读过的另一本书《力哥说理财》也是同一机构作品。虽然有软文之嫌,但只要观点成熟有帮助,并不影响书的品质,欢迎大家一起学习理财知识,慢慢积累人生理财。

偶然看到这本书,以为是某个明星的自传小说,下载试读了一下才知道,是讲述一个普通的韩国女人的前半生经历,后来在网上一搜才知道,原来是和一个热播韩剧相关,讲述着80年代的韩国女性的生活和现状,全书以离奇的事件为引,以时间序,夹叙夹议。

 

书的开始,我是被金智英神灵附身般剧情吸引的,在普通的生活和聚会中,主角常会用他人的口吻和情绪对话,而且有次和男友对话时,用他的一个同学口气说话,而且内容涉及到很私密的事,让人不可思议。我就是带着这个疑问看完本书,但这个坑最后都没被填上,只是说主角有些精神分裂,非常失望。

 

后面就是对金智英这种精神疾病的分析,从出生开始金智英就生在重男轻的家庭中,在韩国的社会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在上学时就遇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就算被性骚扰,也会被认为自己穿着出格,吸引异性。后来在职场中,女性也工资收入也只有男性的60%,并会遇到职场骚扰和性别歧视。就算做了全职妈妈,也会被不理解和不尊重,连喝杯9元咖啡,也被旁边人称为“妈虫”。

 

我很有幸经历过80年代,也读过日本、台湾80年代故事,那时东南亚女性地位一直都不太高,可能韩国这种岐视可能更严重一些。可是在日本,这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国家,《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中的女性也有很积极、乐观、大智慧。

 

今天偶然听档汽车节目,主播说年轻时开的是奥拓,和他爸说就因为我开的是奥拓,在路上就会被夹塞和红绿灯催促,所以我要换车。他爸爸说这可能是你自己以为的,就算你换了宝马、奔驰在路上走,还是会遇到开车不文明行为。但主播不服气说,如果我开的是兰博基尼或车牌号88888呢,会有这种情况吗?我们会不会觉得主播的观点很荒唐,那再看一下金智贤所说的不公平对待,是不是有种某种类似?

 

所以很不喜欢全书的调性,总是有一种受岐视的怨念。相信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岐视女性,但不妨碍女性获得伟大的成就,而且就算是男性,在学校、职场、生活中,也会有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生活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种事非常常见。

 

人最重要是乐观、自信,相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过自己喜欢生活的能力。就在本书中,女主角的婆婆也通过开粥店,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最重要的是打破思维中的墙。本书观点有点偏激,负能量比较多,有蹭电视剧热度之嫌。好在全书不长,内容也与我们的时代接近(比如24节气、中秋等),读起来很轻松,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看看韩国的80年代什么样,看看能不能读出些不同感悟。

我现在的工作与汽车紧密相关,对于一个门外汉,最重要的就是恶补车辆知识,所以才有机会读到这本书。

车辆所有硬件、软件都由一个神秘的盒子T-BOX控制,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特意读了这本专业书,因为基础知识不足,很可惜没读完,不过这本书让我对T-BOX有了大概的了解,根据对电脑硬件知识联系,大概理解了T-BOX工作的原理,这24元花的真值。

T-BOX的主要功能:车辆远控、故障监控、安防服务、远程升级(OTA)、智慧交通、紧急救援、导航、大数据等。

T-BOX系统分为11大模块:主控、移动通信、GNSS、蓝牙、Wi-Fi、CAN、音频、六轴传感、电源、杂项、接口。(就算有新技术发展,T-BOX架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可以把T-BOX想像成主板,主控的MPU、MCU对应主板南桥、北桥,音频对应声卡,移动通信、GNSS对应网卡、六轴传感对应CPU温控,CAN对应主板诊断卡等等,虽然不太贴切,便方便理解。其实,T-BOX的功能就是一个电脑或手机,只是功能不同、操作方式不同。

世面上介绍车联网的书不多,而且车联网发展很快,很多书过了时效性就没有可读价值,但这本书是介绍系统和原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是很难改变,就像我们现在用的电脑和手机和当初冯诺依曼电脑没有太多本质变化,所以有很强的收藏性。本书还有个优点是系统非常清晰,自上而下事无巨细的介绍功能、设计、服务,并且配许多架构图,让理解非常方便。本书类似手册工具,可以常备在手边,最好买电子版,方便随时查阅,可以说汽车行业从业者常备读物,值得推荐。

最近读了一篇泠门的纪实小说《简斯维尔》,我相信光看书名,没有人会有阅读的欲望,然后再看看副标题“一个关于失业、选择和复兴的经典样本”,基本上劝退了所有普通读者。失业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简斯维尔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简斯维尔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南部城市,有6万多人口,如果放在中国,连个县城的规模都算不上,但这里有两个工业大厂通用汽车和派克钢笔,在2008年时,通用员工的待遇达约28美元/时,大约5000美元/月,折合成人民币3.5万元/月,而且那还是10年前的平均工资水平。可以说是极高的福利,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各大企业纷纷裁员自救,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中产阶级生活一下没了着落,在这过程中,有人诅骂游行、有人混乱崩溃、有人寻求转型改变,这本书介绍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最终如何选择。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有两点:

(1)高福利并不一定是好事

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帮工人争取非常多的福利,从而让企业负担过重,让工人过于安逸,所有人的都有种养老的心态做事,举一些极端的例子,公司停产之后,还能领两年全额工资。后来我最近看一个纪录片《美国工厂》讲福耀玻璃,这里的工人工资是 13美元/小时,而在08年的通用公司工资是 28美元/小时。

在这样优厚的福利下,每个人都过着悠闲的中产生产,而导致在失业面前所有人措手不及。当时黑鹰技术学校给下岗工人培训时,有一半人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甚至不会开机。当老师们惊讶“他们竟不掌握如此基本技能”,而工人们却惊讶“为什么就业需要这些技能”。

如果是年轻人,早点失业不是坏事,能快速认清现实。但很多人都40岁以上,这时的学习显得非常笨拙和迟缓。所以,失业意味着天崩地裂,而最可怕的是还保留着中产阶级和中年人的脆弱自尊心。

 

 

(2)脱产学习不是好事

在失业人群中很多人报名学习黑鹰培训班,但就业情况却与培训成果不正相比。

  • 没参加培训,立刻找工作的人,成功率很高
  • 参加短期培训,立刻找工作的人,成功率很高
  • 参加为期两年培训,并顺利毕业的人,成功率并没有显示提高,反而更差

事实证明,立刻行动是危机中最好的办法,也许会失败,但多尝试就会有收获。失业就意识着与社会脱节,而长期学习只会让脱节更加严重,学校学习的技术并不能对口未来岗位,并且学习的人有过高的期望,而且经济形势只会更加恶化,这些让这些学员们受到二次打击,这个培训班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很糟糕。

所以,遇到危机要认清形势和自己,迅速调节目标。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才能高大化提高学习的效率。然而最优秀的方法是在平时日常中有着学习精神,这比什么都重要。

 

 

2019年我经历过职业生涯的低谷,原公司3个月发不出工资,只能靠信用卡渡日,而人到中年时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在这内忧外患时读到这本书,让我更多的感同身受。希望大家能读一读这本书,给不景气的2019年的自己打打气,帮助大家有危机意识,调整生活的节奏,找到更好的标的。​

最近痛风发作,行动不遍,每日上下班都打车来回,因为时间很长,在车上常和司机拉拉家常,其中有个海员司机让我觉得受益非浅,大开眼界,随手记下,与君分享。

 

当时上车就觉得,这个司机有些不同,态度谦和有礼不卑不亢,思维活络让人感觉比较有见识。几番聊天了解他做过海员,我通过后视镜打量了司机,没看清正面,只是觉得皮肤有点黑,头发不多,没有那种大海手水的苍桑感。

他出海很早,30年前就开始全世界跑,后来跑印度和东亚,再后来只跑东南亚洲,最后就跑跑日韩,最近刚退下来不久,正巧赶上T3司机招募,于是来体验一把。我打趣的问他,开船和开车有什么不同,他好像没感觉到我在开玩笑,很认真的回答说,汽车的发动机打开引擎盖就看到了,轮船的发动机要穿上雨衣,下船舱打手电走着看。

我问他去过这样多国家,映象最深的是什么国家,他这次想有点久,然后坚定的说是德国。我真没想到,他可能会说英国有钱、俄罗斯真率、意大利好吃东西多等,没想到是德国的严谨给他留下深刻的映象。看样子,人靠谱才是硬道理。

我说德国的港口在汉堡那附近,要走过三个大洲才能到呢,是走苏伊士运河还是北冰洋,他说基本上不走北冰洋。说到苏伊士,我问索马里海盗他没有遇到过,他说早些年从没这些事情,就是近20年发生的,他后来没跑过那片,现在听同事说,只要不在那附近补给,直接从公海走就可以,海盗没有大型船,基本上没什么影响。我问船上有没有武装,他说从没有过,因为有武装在某些港口就会很麻烦。

我问起开船这些年有什么有趣的事,他说到最好玩的是俄罗斯人酒喝完了,拿那种半人高的阿拉斯加蟹,8个腿换一瓶二锅头。后来中国人觉得不划算,底地起价,16个腿换一瓶。哈哈哈,现在要换成餐厅价的话,大概是拿5000元海鲜换5块钱酒,看样子酒鬼不好惹。还有俄罗斯人在日本偷东西,日本人不敢管,两个洋人抬着铜锭、铝锭上船带回家。而中国人偷东西,日本会有人上船查的。我当时没想到种族偏见,只是想长毛子怎么这样笨,拿这种又重又大又不好脱手的玩意思,倒腾点电子产品、烟酒多好。

还有去日本,那是早些年了,去日本的中古屋(二手店)买电器,什么随声听、电子表、收音机,帮朋友带货。海员们虽然不会日语,但是可以比划和写数字,日本老板用粉笔在地上写10000,然后海员把10擦了,改为8000,再加上问号,老板再改为 8500,还加上两个感叹号。这时海员可以打个勾,想想那种场景,真是可乐,以至与海员每次下船都会在耳朵上夹根粉笔。

当然,买这些中古货不算什么,最赚钱的是买烟,软中华烟在国内48/包,在国外240/条,一般都整箱整箱的买,回国后有专门收烟的人过来提走。当然不是明着买,而且收烟的人要打通各层关系,有的国家会防止在当地先买再卖等,还有不同国家有数量限制等。要低调、谨慎、大胆!

我问海上时间这样多,空闲时间最多用来做什么,他说打麻将,这个最花时间了,不过打麻将风气不太好,而且不赌钱又没什么意思,所以不能常玩。我问不聊天啥得,他说上船一周还聊天,后来都不聊天,能讲的话都讲完了,后面海上天天都一样,没得聊了。我想问有没有自学什么的,他想了想说,还真有!有个同事,自学了8国语言,我惊的下巴都掉了。这个同事是最受欢迎的船员,同事下船都想把他喊上当翻译。他说这人没学韩语,说看不上,哈哈哈!

他说这个T3司机也开不长了,因为自己的社保在船厂,T3公司他要转社保,他不愿意,开车只是消遣而已,没打算长干。我说如果身体还行,可以考虑骑车,他说有同事骑摩托去川藏线,不过好像翻车了有阴影,我说自行车会好点,慢慢骑,又煅炼,又健身,又打发时间。

船上职务最高是船长,然后是大副,再向下分两种,类似文官武将,他算是武将中的二把手了,不过明显没什么架子。我感觉他身上没有书卷气,应该没受过高等教育,读书不多,能当上这个位置完全是靠经验和努力得到的。不过也没有官僚气、江湖气、海盗气,就和老百姓差不多,但眼界非常高,心态很宽广,看样子行万里路真的会改变一个人,更何况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一路上聊了很多,这里只展示1/3左右,很遗憾不能一一展示给大家,最遗憾的是我只和这位海员先生擦肩而过,不能再多聊深聊。没关系,遗憾是一种美,祝彼此人生平安幸福!

这个标题吸引人吧,其实我本来是想写《论弦乐在流行乐团中的表现力》,但我想这样写就完蛋了,文章一定没人看。

 

我没组过乐队,只是最近看了两部综合节目《一起乐队吧》、《乐队的夏天》后,结合看的音乐会和了解的乐队谈谈自己感受。

 

什么是弦乐?就是和通过摩擦(小提琴)、敲击(扬琴)、拨弹(吉它、贝斯、竖琴)琴弦发出声音的乐器都算弦乐。其实钢琴也算敲击弦乐,但现在习惯分为键盘乐器。与弦乐对应的就是管乐和敲击乐。

 

 

 

在一起乐队吧,特别激动的看到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马头琴这些泠门乐器,这些乐器在个人秀时,表现非常惊艳,而且颜值非常高。于是我就怀着期待的心情往下看这个节目。

好巧不巧的是,第一次小提、中提就和琵琶等乐器组成无主唱组,表演《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280分,获得第三名,这第一次亮相表演可以说让小提、中提到达这款节目的巅峰状态,后面我竖着耳朵听,都听不出提琴的存在感。

小提、中提、大提在全程都佛系的跟着节目推进,拖拖拉拉的进到半决赛,一直没再让我看到激动的光芒,眼看处在待定三进一时,立刻要淘汰,小提和中提的小宇宙又爆发了,合作了一首《人生的旋转木马 + The trooper(overture)》,又以第一名的身份突围成。

 

 

为什么提琴和乐队一起时,就失去了光芒,而独奏或无主唱时就表现很厉害呢?

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我仔细想了想,好像真没有提琴乐队让我有映象,我心里比较深的提琴表演有以下几次形式:

 

(1)独奏

《一起乐队吧》时的提琴选秀环节,最后待定提琴突围环节,这时没有其它声音干扰,提琴的韵味和能量能全程送到我耳朵里,我的注意力完全被表演者吸引。

还有王力宏《落叶归根》的现场表演,刘宪华的表演都非常棒,这种例子太多了。

(2)协奏

像 David Garrett等,在提琴表演时,其它声部会减少或停止音乐,留出空间来让提琴表现。或是像 Ayasa绚纱 在现场表演时,会曾加小提琴的音量,并往台前站。

(3)弦乐重奏

两小一中一大是最经典的弦乐四重奏,完全考验表演者的功底,非常吸引人。比如鲍罗丁乐队。

(4)乐团

在乐团中,弦乐部偶尔低鸣优美婉转,偶尔共鸣掀翻会场,存在感和表现力都非常强!

 

 

说几句题外话,《一起乐队吧》锁啦这个角色也很尴尬,存在感和表现力太强,太抢镜了,很难融合在乐队中。琵琶就更难融入乐队,最后在居然是无人组队而退赛。小号、马头琴只能说没事拿出来秀一下,平时都收着。

看样子乐队还是最精典的铁三角组合:吉它、贝斯、鼓。

不过,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更有收获,我的小提琴故事,还在继续。

”雪松,不好啦,出事啦,快!快!快!快!”周总连说了4个快,我们心里一惊,预感的事终于发生了。

我们飞速的冲上单元、冲上楼梯,在上楼时,我心里还想着有什么可能,侥幸的希望还有救,希望和我想的不一样,也许只摔了跤躺在厕所等我们来扶起。我忘了怎么上了楼,久闭的房门敞开着,一个很简单的出租房在面前,家俱设施不多,又小又旧的沙发在客厅的角落,不知是房东从什么二手市场淘来的。

周总在在个房间的门口呆立着,凤宇趟在床上,裸着身体,像是喝多了一头仰面倒的样子。周总说“都硬了,尸斑都出来了。“

我在门前愣了愣半响,不知是要安慰周总,还是要上前看看凤宇。凤宇的吉它安静的靠在门边的墙上,很新很干净。我稳了稳神,轻轻的拍拍周总,说”没事,我进去看看”。不知道是说给周总听,还是说给自己听。

凤宇像是睡着,嘴里有一些异物,手膀有些发黑,小脚有斑记,可能就是周总说的尸斑,这让我想到一幅画《马拉之死》,平静、忧伤、琢磨不透。

我两步退了出来,又重新进去,扫视一下房间的布局,手机在一旁充电,一台电脑在房角的另一个角落,床边有点外卖的塑料袋,大床占了2/3房间。我不甘心,想发现一样异样,于是打开手电,仔细看了这套房子的各个角落,卫生间只有几件必须的洗漱用品,台面有点脏,很久没打扫的样子。厨房很整齐,地上有粘粘的感受,锅台一层灰,很久没做饭了。这是一个三室一厅的套房,有个房间门虚掩着,空空的没人住,可能没租出去,是不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连租房都成问题。还有一个门关闭着,我正想打开,被周总阻止了,可能是让我不要随意翻动别人家的东西。另外两个房间的夹角中有一个衣帽间,阳台上晾着两件衣服,一个抹布。

海龙给了开锁师傅150元,开锁师傅飞一般逃离了现场。周总给110打了电话,我和周总在楼梯间等候,周总脸色很不好,我请他在楼梯上座下来,我坐在门框边上的地上,简单说了两句情况,就开始沉默,偶尔抬头互相看一眼,没有话。

120第一个到场,衣服上有国际红十字会标志,三个人,其中一个是戴着口罩的女孩,看出她的疲倦,那时以经是凌晨3点了,医护人员说,警察没到之前是不到进入的。

110一会来了,一共三人,有个穿蓝色短袖制服的人精瘦走在前面,询问了情况,但也没有进入。现在只等法医到场,法医因为不值班,需要从家赶过来。

法医来了,把工具箱放在门边,打开箱子我看到摄子、剪刀、手锯,这让我想到行刑的刑具,为什么凤宇走了,还要再糟这样的罪。在警察拍完照片,120拎着心电复苏器等工具进场,大概几分钟就退出来离开了,走时只留下一句话,没有生命体征,仿佛宣告了最终的判决。

一会,房间内换来女人的对话声,说话声音很大,断断续续还有点急燥和不耐烦,我很好奇的想一看究竟,被警察拦在外面。后来我找了个机会走近看了看,原来在敲门、开锁、呼喊、警察询问过程中,房间内还有两个女生,一直在房间里没出来,就是我刚才想开门,被周总阻止的房间。

一个女生退在另一个女生后面,两手抓着前面女生的手臂低着头一言不发。前面女生一边高声说话,一边昂着头摸眼泪。大概意思是昨天晚上8点左右还和凤宇说话,问要不要收被子,早上还想问要不要吃煮鸡蛋等鸡毛蒜皮的事,喋喋不休让人烦燥。

我当时很生气,真想冲过去把这两个女人打一顿,我们进门为什么不出来,我们敲门为什么不开,早上为什么不多看一眼房间里的情况,在同个屋檐下的舍友还不及我们相距百里的同事。警察说有77个未接电话,是我们77次呼唤,你们为什么不问一声、多看一眼?

 

 

 

 

 

周五那天快到中午时,周总给我打个电话,我在想是不是关于讨薪的进展,没想到问我凤宇的联系方式和住址,我觉得比较奇怪,想了想好像没有。周总说上午没来上班,打电话也没接。我也没太在意这个事,下午群里周总也问大家谁有凤宇的住址,不过谁都没去过,大家都在猜来猜去,还有个同事帖出以凤宇的聊天记录,说这个傻B有次玩游戏玩通宵,第二天没上班,后来说睡过头了,惹着我们哈哈大笑。

今天是我和宝宝定的开心星期五,周五晚上可以让宝宝选一个开心的事做,我们在一起看电影吃水果,没想到又接到周总电话,说凤宇还没消息,我意识到问题不对了,周总说他明天有个重要的会议,让我联系其它同事去他们小区询问下,找一下监控,我答应了下来,这里心里升起一丝忐忑,玩通宵睡一天的情况很常见,但到晚上还没消息就有点不对劲了。

我联系了雪松,想约明天上午一起去他小区寻找,雪松说现在以经在前他他小区的路上,我看看时间11点,二话没说说“我马上就来”。这一路上没听音乐、没听有声书,头脑里纷乱的想这件事,有什么可能性,是手机丢了、坏了?和周总起冲突撂挑子了?被骗了被扣留了?这一项项可能性都被很快被排除了。于是我在车上打110,当接警员问到我们什么关系,走失时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发现的,我都回答不上了。我想了想,好久没看到凤宇了,可能有一个多月,为什么人只有出事时,才会被想到呢?

这一路上我思绪乱飞,还走错了两次路,终于到了小区门口。我并没有停下来,顺着小区外转了一圈,观察下小区有几个出口,有没有探头,哪个离地铁站近,一会我要调哪个监控摄像头。停好车发现,周总和雪松以经在场了,海龙也来了,海龙就住在附近,也和凤宇走的比较近。还有两个警察也在场,可能到场有一会了,我离的比较远,又绕了路是最后一个到的。

听保安的意思是,这是老小区,又和附近的商场合并,监控分散在各个保安亭,没有总监控室,想要调监控,首先要确认凤宇住在哪栋。可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我们都不知道他住哪,警察说也没有办法,明天天亮了查查监控碰碰运气。我们分析了一阵,正当我们要各自散去时,我想到件事,当时凤宇要和海龙合租房,中介那有没有留下信息。海龙在翻聊天记录时,发现当时凤宇给他看房间的照片,而且还翻到了当时发给他的定位。

我们顿时来了精神,有了定位就很缩小了很多范围,从地图上看是27栋,找到这里单元门紧锁,这第一个问题就在面前,单元门开不开想找都没办法,于是找到一个保安问了密码。可是一个单元6层,每层两户,现在以经半夜一点了,我们不好每层敲门。我想到,打凤宇电话,隔着门听,试试能不能听到门内的声音,于是我们用这样的笨办法一个个房间打电话,可是完全没有效果。

看样子要放弃时,我们又累又渴,看到有个小卖店正在准备锁门休息,在买水买烟时,拿出照片给店主辩让,没想到店主一眼就认出来,见过这个人,有映象,可却没什么实质性线索。我们又想到一点,找自行车,以前我和凤宇骑过车,他的车很好辩认,我还送了他一个手机包,可在30栋的一到六层自行车也没找到,我们车友的自行车比较珍贵,一般都放在家中,如果这样这条线索也会断了。

看样子,真的要放弃了。雪松说会不会定位有偏移?如果早些年,可能偏移情况会有,现在科技发展很快,基本上定位很精淮了,这时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我们在旁边的30栋找了找,突然我眼前一亮,这就是凤宇的车,我记的非常清楚,他车把套很扎手,握上去很饱满,还有我送的手机包。有了这辆车,那找到凤宇就太简单了,以经锁定在30栋3单元了,一共只有12户,还有什么难的呢?

这时时间以经是半夜两点了,我们努力打电话听铃声和敲门,没有一家给我们开门的,只有3楼的灯亮了亮,但没开门。我们站在楼下喊话喊了半天,都没有仍何收获。我们再次请警察,从电话里听出警察以经不耐烦了,我们千恳万求的让他们过来,帮我们敲门,想着有警察在,业主可能会开门,可是警察来仍是一户门都没敲开。

我用周总车里带的强光手电想着,也许从楼的背面能发现一些线索,于是绕过草丛,仔细辩认楼侧面、背面,这次还真有发现,一楼有花园和明显装潢的感觉,这和海龙手机里的出租房照片水泥地不相符。二、三楼都有封阳台,一般装潢的优先级是地板、墙面、布线、卫生间、厨房、家俱,我相信房东不会不做地板而先封阳台,只剩下5楼和6楼。6楼右侧门上贴着红色双喜可以排除,5楼右侧的住户半夜回来过也排除,那只剩下5楼左侧和6楼左侧。

看起来答案只有二选一,但这不是我们破门而入的理由,如果开错门就是非法进入民宅。这次我们真的要放弃了,坐在楼下的马路伢子上,我们看到5楼左侧房间的灯光时亮时暗,我想可能是主人醒了,于是我站在楼下大声呼喊,”五楼的朋友你好,我们在找个同事,能不能开门帮我们看下照片“,我也知道徒劳,可是还有什么办法吗?

周总说,明天再过来吧,找到房东电话,然后问有没租给凤宇,是的话带钥匙来开门。

看来也只能如此,走吧。

雪松说,不对劲啊。你们看我只要打电话,5楼左侧就发出昏暗的灯光。我不信,是巧合吧,打了十几次,都是如此。大家都明白了,我操、我操、我操、我操!

下面怎么办,我们谁都没想过。撬锁吗,没工具,而且动静很大,找110,警察绝对不同意开锁。雪松说叫急开锁吧,就说自己是租客。我觉得这样不妥,如果只是找人,怎么折腾都没有问题。但如果开锁,性质就变了,而且一旦开错,那后果很严重,会说不清楚。

周总这时说”就找开锁,如果要问责,所有事我来承担,这是生命忧关的事“。我为刚才自私的想法燥红了脸默不出声,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有魄力的人,才能在最危险关头站出来。

 

 

 

 

 

两天后,有个未接来电,周总来的。

”凤宇的家人来了,看起来很憔悴”,周总说道。我问起这家人看起来面相如何,有没有奸诈狡猾的感觉,我生怕周总会陷入这样漩涡里。周总平静的说,是个很老实的农民模样,话很少。我稍稍安心,又有点自责,这也是周总善人有善报。周总又说”尸检两天后出结果,然后火化,有空时过来,我们送送凤宇“。

 

 

 

 

 

听说,周总那天去了鸡鸣寺烧了香,鸡鸣、凤宇,多好的寓意,一个年轻的27岁生活,可惜没能继承这美好的寓意,未来的50年的可能性,没机会走完。他的父母含辛茹苦的从农村把小孩供养到城市里打工,还没到回报的时候,就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切都太突然,突然到来不及悲伤,年轻到来不及悲伤,年轻到没结婚生子,年轻到没学完吉它的课程,年轻到还没来的及还完信用卡的帐单。

钰贤在电话里责怪周总为什么给凤宇那样多工作,让他承受那样多压力,我努力的辩解,好像是在帮我自己辩解,可电话里好长时间电话里没有声音,我询问她还好吗,电话那头传来哭声,放声痛哭的那种。雪松和我在等开锁师傅时还调侃,这次寻找的过程,可以写一篇故事,与是有了这篇故事,明天不能去送凤宇最后一程,用这篇文章来祭奠吧。

我很羡慕凤宇,离在这喧嚣的世界,再也不用为小孩入学、还房贷、加班烦恼。我很想问问凤宇天堂的颜色,也许有一天,我们再见面时,我们都以垂垂老矣,而你永远是年青的模样,在路的那边微笑的看着我们。

第一次听到电车难题是三四年前的《逻辑思维》节目,那时的逻辑思维每周一集,每集60分钟,在优酷平台以视频的方式播放,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因为长视频加图文能更有深度的阐述观点,并且留给用户一周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和期待。

电车难题并不复杂,2013年1月22日,在旧金山法院对琼斯女士(以下简称被告)提起公诉,内容是被告扳动岔道,将一辆失控的电车引入岔道,挽救了五人生命,但造成岔道另一端的法利先生身亡。本书就围绕着案件的发展过程展开分析。

读到这里,先各位先休息一分钟,想想是被告是否应被定罪?

 

 

与案件的结论相比,推理的过程中最为精彩,辩证双方、社会人士的各方观点让整理个事件高潮迭起,所以一定要静下心来沉浸阅读,因为中间的逻辑链条非常缜密,稍有不甚就会“掉链子”。

按时间顺序把各方观点梳理、简化如下:

 

 

 

2013-04-19 法庭内

【观点1:检察官陈词(公诉的发起人,以下简称检方)】

高速行驶的列车显然无法停止,将电车导向岔道,造成被害人身亡,检方认为被告非预谋故意杀人罪成立。

【观点2:辩方律师(以下简称辩方)】

被告不但无罪,还是值得赞扬的英雄行为,她拯救了5个人。

引用杰里米.边沁的思想“我们的行为准则应当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目的”。

知识点A

欧美法律和中国法律最根本的不同之一,就是欧美法律原则是无罪推定,谁指控谁举证,如果不能说服陪审团就会被宣判无罪,所以举证时要符合“合理疑点准则”。而中国法律讲究有罪推定原则,先假设有罪,被假定者需自己做无罪举证,如果不能澄清,那就是有罪,比如南京彭宇案。

本书中旧金山法院,对于此案的特殊性,允许检方举证明无需满足合理疑点准则。

【观点3:检方】

有先例案件,外科医生罗德尼.梅普斯,在救治6名交通事故患者时,将一名35岁男子的器官摘除,虽然救活这6名患者,但被定有罪。

根据判例法原则,应定被告有罪。

判例法原则,是欧美法律另一个与大陆法律重要不同点。

简单的说如果当前案件和之前案件有相似性,应该参考或遵循之前的判决和标准。所以欧美法律做重大辩护时,搞的就像学术研究一样,把之前的案卷拿出来参考研究,并且要双方公示证物,让大家都做好准备。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知识,可以参考“辛普森杀妻案”。

【观点4:辩方】

哈佛大学心理学实验结论,克拉拉在乘车时,发现司机突然昏迷,前面铁轨上也是有5个人。

(1)如果克拉拉帮司机挪动方向盘,就能救回5人,但撞向一个路人,5000名受访者89%认同做法。

(2)如果克拉拉把天桥上一个人推下去阻止列车,只有11%认同这种做法。

这份实验与检发的医生案件,都存在主观恶意和亲手参与,所以不能和这个案件关联。

 

 

 

2013-04-19 庭外

【观点5:教授观点】

人常喜欢把事物做关联,就好像苹果和梨子有关联,可以做类比。iphone的精细程度和眼睛的构造精细程度有关联,可以做类比。类比是把双刃剑,越是“完美”的类比越是很糟糕的类比。iphone手机和眼睛真的很类似吗?所以:

(1)没有真正类似的东西

(2)我们不应被类似的东西迷惑

【观点6:心理学家】

在道德决定中,情感永远战胜理性。因为:

(1)从进化角度,社会是人组成,对残杀厌恶的社会容易幸存下来。

(2)从文化角度,反对残杀为约定俗成的规则后,打破就意味着孤立和危险。

所以,大家会倾向于做无罪的认定。让我们真正抛开情感,从理性思考,救五个比救一个强,无论是电车案,还是交通事故中的医生案。

【观点7:主教】

主教的观点是我觉得本书最精彩的高潮,我向来对宗教嗤之以鼻,这种无根之草的观点都是脱节、唯心且与教会的利益保持一致,但没想到下面这番话的观点和态度深刻的打动了我。

圣.托马斯主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为达成善的目的而同时造成恶的结果是可以被允许的,但有四个条件:

  1. 该行为在道德上必须是善良或中性的;
  2. 行为人不能有主观恶果;
  3. 善果与行为有直接关系,恶果与行为没有直接关系;
  4. 善果可以弥补恶果

把四个条件带入电车案中:

  1. 改变电车路径是中性行为(达成)
  2. 被告内心并不希望法利先生死亡,而且如果有选择的话,也一定不用这个方法(达成)
  3. 先救5人,后导致法利死亡(达成)
  4. 善果比恶果多(达成)

并且这个公式是普世的标准,比如护士给患者打咖啡止痛、教会反对堕胎等行为都能套用。

主教的观点严密、言简意赅、态度谦和、引经据典让人非常信服和佩服,这里只能摘取大意,原文很值得品味,有点像王阳明的“致良知”境界,可做为我们行为的准绳。

 

 

 

2013-04-22 休息室闲聊

【论点8:奈杰尔】

二战时纳粹V1火箭射击伦敦,导弹的射程不够打到伦敦,丘吉尔却公布了假像,说导弹的落点超出伦敦,引起对方发射人员把射程减少,从而更大偏离伦敦,这对生活在伦敦郊区的平民公平吗,这样的决定对吗?

后文也有人提出,关于屠杀平民的也存在正义行为,比如在日本扔原子弹结束战争,这个论点太激进了,你支持吗?

 

 

 

 

2013-04-22 法庭宣判前,陪审团发言

【论点9:莫琳(公众服务部分析员)】

在医改方案中,有个经典的论题,是把钱花在少数病人生命延长上,还是花在多数人预防医疗上。做政策就是抉择,因为资源不是无限。
同理被告的选项不是无限,她不是超人,可以徒手停火车,在那种情况下,要不不做为,要不做出坚难的决定,所以应判无罪。

【论点10:史蒂夫(陆军军官)】

军队在执猎杀恐怖分子的过程中,会有平民的“附带损失”,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们的评判标准是如果我们能通知到平民提前疏散,或确定避免平民伤亡的时间点,我们会采取这样的行动。而我相信被告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她也会这样做的,所以应判无罪。

【论点11:利兰(作家 )】

我们不应扮演上帝,也不应把本案简化为五大于一,被告就是在扮演上帝,而支持无罪的人多数有五大于一的思想倾向,所以我认为应当有罪。

 

 

 

最后被告的结局如何,大家想知道吗,这里就不剧透了,请看原著,我扣着一个秘密没和大家说。

电车难题不在于道德的选择、法律的倾向、人性的质问,而在于我们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多调动主动思考能力,从全局各个角度思考,如果能在这思考中加入一点爱和关怀,那会收获泠静、包容、清晰的观点。

对了,前文让大家停留一分钟,被告是否定被定罪,看到这里有没有想要改变先前的观点?

《林家铺子》是茅盾的短篇小说,收录在《春蚕》小说集中,小说集中的故事情节没有关联,但都是同一时代背景。

在读书前是先看了电影,看完电影之后意犹未尽,就想着看看后面发生的故事,没想到书和电影基本步调一致。但通过看电影能看到演员的表情、体态、服饰,还能看到当时的环境、风俗、建筑。看书能看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背景描写和语言细节,就像林夫人打嗝这个事,电影就没体现。能把电影和书都结合着看一遍,真是一件幸福、深刻、感悟颇丰的心理之旅,非常值得推荐,而且总共不用花多少时间。

全书的故事高潮迭起、层层递进,能量的密度非常大,但书中的时间才推移了半个月左右,真可谓是多事之秋。然而不是偶然的巧合,是在那时腐朽的时局下,谁都没有好日子过。林掌柜是想做着安份生意的小老板,没想过坑谁害谁,可是这样的小店如同在暴风雨中行驶的孤舟。

在那样的时代中,没有谁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农民自然苛捐杂税日子过不下去,老百姓也没什么工作在路上还可能会被抓壮丁,做生意的老板都纷纷跑路了,银行收不上债务,商会也被摊派要提供军饷,上海的富户要逃难,中国正在遭受国难,日本在勒紧裤腰带穷兵黩武,整理世界正在集聚能量,马上就要第二次世界大战。

小说的开放性结尾让人很大的遐想,当时描述的是1931年乌镇的环境,如果我是林掌柜,我跑了之后要去哪?回乡下做个农民还是地主,在山林里躲起来,去中国的内部城市、还是离开中国去南洋、东洋、西洋?我不是一个人,我还有老婆、女儿,不敢想,也想不出。

有句话说的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如今这稳定的环境、发达的科技、强大的祖国下,真是非常幸福和值得感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