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小巧、精美、标题吸睛的网红图书,内容也应景《流浪地球》电影开创的太空科幻元年,如果您有幸买的是实体书,不但有本精美小尺寸可爱精致图书、还有九大行星的明信片和太空船票,读完这本书会发现,这样的赠品和内容相得益彰,非常有纪念意义。

但是,读者们千万不要被这可爱的书名和调侃的介绍迷惑,在轻松的语言背后,有非常硬核严谨的科学支撑,书中非常多的名词、天文数据和陌生地名让读者眼光缭乱,能把书读完的一定是真爱。我是为了完成任务和有了一定心理预期,才咬牙坚持下去。之前就读过一本《寻找宜居星球》,内容与此本书有很大的关联,当时以为是阅读马拉松的官方故意刁难我们选手,特意选了这样艰涩书籍,实际上天文学就没有轻松的书。

虽然作者已经刻意用通俗、幽默的写法,试图降低阅读门槛,但对普通读者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不过,如果能用心读完,并且把知识梳理一便,再补充一些背景,会发现收益良多,并且很有成就感,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天文科普类书籍,值得推荐!

整理九大行星对比表

我的感受

  • 原来九大行星,有一半星球没有固定的土地,只有气体构成。
  • 九大行星中,火星的环境算是最友好,难怪常说火星人、火星移民这类词。(实际上银河系没有宜居移民的星球)
  • 只有地球上有大量的氧气。
  • 想锻炼身体就去木星,这里重力大,练习效果显著。(让我想到《七龙珠》中的界王星球)
  • 闪电击中飞行的飞机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是封闭的金属框架。同理闪电击中汽车也一点事没有。(原理参见“法拉第笼”)
  • 冥王星被摘去行星的帽子。因为行星的判定规准:(1)绕太阳运行;(2)质量大、呈球形;(3)有独享的轨道。(冥王星第三点不符)
  • 不要迷恋钻石,钻石只是经历了高温高压的碳元素,这种条件在太空中很容易找到。(其实地球上的钻石矿藏量也非常丰富,真爱就送黄金吧,最好是纸黄金或金条,不要金饰)
  • 在地球上无论多吗恶劣的气候和环境,相比与太空天气都是温和的,所以要学会感恩。

最后,用书中最后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

每当生活给你压力时,你都可以仰望夜空,想象自己身在群星之中。

这是一段难忘的、深刻的、幸福的文化苦旅,四天走了三个城市,平均气温高达40度,大部分开销只有交通费和门票,但收获了满满的回忆归来,为自己骄傲和点赞,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述这段难忘的经历。

一、筹划篇

暑假期间是老婆淘宝店的淡季,一般这个时节她会带宝宝出去旅游,可惜的是她们去的地方我不是很喜欢,很自然的分开旅行,大家都自得其乐,她们去了迪拜,而我去了荆州、襄阳、南阳三个城市,这对比差距是不是有点大。

前年独自到广元、汉中、天水几个城市旅行,去年去了开封、许昌,可以看出我是比较喜欢历史、文化、人文的城市,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要照顾宠物和手上假期时间,全程只有5天时间,所以节奏安排的非常紧张,但还有一定弹性,下面是我的详细计划:

  • D1(7.19)南京 – 荆州
    • 2019-07-19 (周五 ) D2207 次南京南 站(09:15 开)— 荆州站(13:35 到)
    • 全季荆州万达酒店 07/19 — 07/20(1天)
    • 景点
      • 荆州博物馆【推荐】
      • 关羽祠
 D2(7.20 )荆州 – 襄阳
    • 景点
      • 荆州城墙
      • 关帝庙【推荐】
      • 张居正故居【推荐】
    • 荆州客运枢纽站 13:30 – 18:00
    • 星程襄阳火车站酒店 07/20 — 07/21(1天) ¥169.00

D3(7.21 )襄阳 – 南阳 k268 19:30 – 21:16

  • 景点
    • 古隆中【推荐】
    •  仲宣楼
    • 夫人城
    • 昭明台
  • 汉庭南阳火车站酒店 07/21 — 07/22(1天)¥135.00

 

D4(7.22 )南阳 – 南京

  • 南阳(南阳汽车站) – 南京 AG1055 07-22 17:00 出发
  • 景点:
    • 武侯祠
    • 范蠡祠
    • 南阳府衙【推荐】

 

二、荆州篇

 

 

少年时曾熟读三国,一直想去荆州看看这必争之地,这次终于得偿夙愿。荆州不大,景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主要有楚文化、三国文化、明清文化。荆州博物馆是4星景区,虽只有两层小楼,但知识点密集,一定要租导游器。关羽祠和关帝庙相距不远,推荐关帝庙,更久远更有味道。张居正故居要去,四进的院子看完一代名臣的人生起伏。三国公园是市民公园,建议早晚纳凉前往。金凤腾飞可带小朋友,关公义园纯人造景点,贷款一个亿修建高50多米公羽铜像,开始门票120元,后降到40元,可见品质。城墙不用特意前往,游历上数景点,就近上墙既可。整体感觉有底蕴、慢节奏、低消费、接地气的文化城市,当地房价约6000每平,适合玩一到两天。

 

每个城市的博物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应该去走走看看,而且一定要租馆内的导游器,不要用第三方app软件,因为博物馆知识点密集,陈品时常会移动和修复,以及随时有文化活动,第三方app在标识时很难细化、更新也不及时。

来荆州的第一站便是荆州博物馆逛,在这里逛了两个小时,也正好避开正午的阳光,当时不是周末和节假日,但也有好多游客和学生,正想为荆州人民好学求知点赞,但大家基本都是走马观花式的看展,不求静心与甚解,非常可惜。

 

关羽祠,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修这个景点,旁边两公里就是关帝庙,这里面的景点都是人造景观,庙宇雕像都比较新。旁边的停车场关羽巨像和兄弟树旁的关羽雕像好像比例有点问题,看着不舒服、不协调。

 

 

 

这张跃马横刀的雕像有气势,旁边正好是千年古城墙,很有味道。

 

 

张居正故居时间允许的话请来一次,在这里可以瞻仰到一代名相的一生事迹。

这里的建筑都是后修建的,张居正死后被诬陷摸黑后,原籍、用品、文献都没有保存,后来旧籍重修的纪念堂经历抗战和民国又被毁坏,这是新中国原址重修的建筑。不过就算是古迹原样保存下来,张居正也没在这里住过多长时间,因为少年时张居正是普通家庭,发迹后新修宅基,只在葬父时住过三个月时间。但这此完全不影响游览体验,我们关注的是此人的一生功过。

有人拿张居正和诸葛亮相比,他们的可比性可能只有名气相当,客观的说张居正在各方面更胜一筹,做成了许多事。然而有先贤们说到千古一相这有点夸大了,古今能人辈出,不能太武断,这样说只是一个美好的崇敬之情。

 

张居正史书纪载是美男子,清瘦、美鬤、挺拔,腹中的经伦更增添许多气质与才情。

如果说关羽祠是城市修建的旅游景点,那关帝庙就是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进门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院内不经意的千年古柏,还有那长年供奉的香炉烟迹,为这个景点添色许多。去的那天非常巧,旁边小院里有姑娘在练习古琴,伴随着琴身游历关帝庙,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庙后是几条生活小巷,各种小店和小吃,看出这里长期繁华。庙前城墙耸立,可以顺便游历一番荆州城墙,上墙12元。

 

三、襄阳篇

说来惭愧,来之前对襄阳了解太少,只有《三国演义》和《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些碎片故事,这次亲临打卡,收获太多文化知识,刷新我对襄阳的印像。

襄阳的主要景点为古城区和古隆中,古城内景点密集,但都比散碎,建议骑共享单车,打卡80%景点约两小时,不推荐开车。

襄阳,是湖北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武汉,gdp水平类比江苏镇江,是即有文化、又有实力、又有战略意义的中部重镇,值得一游。

昭明台位于城内正中心,过去作为钟鼓楼使用,多次易名,昭明是纪念南朝梁国昭明太子萧统。

襄阳城墙建于秦汉时期,约2000年历史。北段城墙保存完整,护城河借势汉江及支流,平均河宽170米,世界之最,非常有气势,易守难攻,号称铁城。小北门码头和临汉门公园就在北城墙附近,对面隔江而望的是襄阳新城区,凭添了几分秀美。

这个仁义巷的介绍和铜陵的六尺巷一模一样。

城中的襄城教职工幼儿园建园于1954年,算算已建校60多年,而昭明小学建校于1904年,比清华大学建校还早10年,吓人的历史,可谓大隐隐于市,但昭明小学一百年时间里换了34任校长,不知道在教育行业内是否合理。

 

仲宣城高70米,是纪念建安七子王粲王仲宣。

 

我前后去过5个武候祠,成都武候祠隆重、热闹、人声鼎沸、游人如织,祁山武候祠低调、悲凉,见证着以一己之力携弱国兴复汉室。而古隆中的武候祠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清幽、潇洒、俊秀,在这里的名士进可大展鸿图,退可安生立命,是个清雅修身好去处。

 

这句话很喜欢,这个字写的也很漂亮有气势,再看落款是郭沫若,立刻肃然起敬。

我家乡的学校,全椒中学也是郭沫若提的词,再看到他的墨宝非常亲切。

这里的武候祠虽然是4A景点,但景区规范、整洁、活动丰富、收费合理,完全不输那起著名的5A景区。

这是三顾茅庐的演出,下面是室内剧场演出,都是免费的,表演也很认真、精彩。刘、关、诸葛很有味道,张飞总让我出戏。

四、南阳篇

南阳有着一个千年文化的古城,南阳五圣(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个个如雷贯耳。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28星宿均自出于南阳,还有百里奚,召父杜母等各种事迹,可谓是数不剩数。

但我在这里旅游的感受是,这些故事和名人没有被好好发掘和传承,古迹景点比较泠落和难寻,特别是卧龙岗的武候祠,都是人工景点的胡乱堆砌,让人一声叹息。

范蠡祠完全改成小商范集贸市场,虽然范蠡生前是一代商贾,但把小商小铺开在景点内,在西施和范蠡的雕像旁边张帖小广告,实在是有点寒酸和不尊敬先人。

南阳府衙一定要来,这里保存完整,古色古香。来的时候下载导游app或租讲解器、讲解员,能学到非常多知识,让人大开眼界。

大堂两侧的楹联和牌匾很有趣,请放慢脚步,驻足品味一番。

这个书房非常喜欢,古色古香,好像有一间这样的房间。

卧龙岗武候祠,景点的胡乱堆砌,布局密集、完全没有规划可言,很多违反常识的情况出现,看出不用心和草率,不来也罢。

五、武候祠的情感

我是真心喜欢三国文化,这次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到访襄阳古隆中武候祠和南阳卧龙岗武候祠,加上之前去过的成都、汉中、勉县武候祠,一共去过5个。

成都的规模最大,香火鼎盛,历代名家墨宝加持,最著名的要数《攻心联》和《蜀相》,如果只去一个武候祠,必须去成都。第二推荐的是襄阳武候祠,秀美清幽,有世外桃源的感觉。映象最深的是勉县武候祠,在武候祠在县城外,公交一个小时一班,能去的一定是真爱,在那能感受到六出祁山时的雄壮和伤感。

武候祠只是人民寄托对先人的尊敬与爱,但南阳和襄阳对诸葛草庐之争持续了数百年,作为旁观者支持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在襄阳。原因有三:

  • 南阳旧属宛城,属于曹操和袁术地界。
  • 诸葛亮好友亲戚都在襄阳附近,诸葛亮常出门访友,如果从南阳到襄阳150公里,陆路需要5天左右,水路也要两三天,很不现实。
  • 有史典可佐证。

出现这样的争夺误会,可能在于《出师表》和《陋室铭》有两句话让读者印象太深。其实归属不重要,中秋节是中国还是韩国有什么关系,吴敬梓是全椒人还是南京人有什么要紧,真正的爱是放在心中,传承到后代。而不是抢注一个旅游资源,然后开始敛财创收。

中国有武候祠大小一百多座,其中有规格的约七所,人生地漫漫,有机会定当前往,勿留憾事。

 

最近在寻找大数据方面的知识,网上的资料丰富到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本书立刻吸引了我,并且优先读完。学习一门新知识,首先要找到学习的方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行内的人交流,这本书做到了。

谈话对像都是行业内最顶尖的人物,没有生涩的术语和概念,用最直白的语言传达核心思想。而作者提出的问题也是精心准备,时而深刻,时而帖近工作和生活。

不过对话是一种即兴和快速应答方式,难免缺少体系和主线,我这里把全书比较精彩的内容,也整理成问答方式,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这个新兴名词。

 

1、什么是数据科学?

最早提出这名词的是 DJ Patil,他2015年被任命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首席数据科学家,这是美国总统发布于白宫的一项新职位,为奥巴马和国家提供数据咨询服务。

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集合。主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书中的 Jonh Foreman 提出,“数据科学”有些荒唐,数据和科学本就是两个含糊不清的语汇,不过叫什么不重要,可能若干年后“数据科学”成为一个过气的“网红”,但这门技术会深深影响着商业界的许多工作。

 

2、数据科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工作分为三部分:统计(偏统计学)、代码(偏计算机)、展示(偏商务与沟通),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向做为重点,但不能只选一个方向,因为这三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3、成为数据科学家需要具有哪些能力?

涉及的知识丰常多,计算机编程、数学(偏离散数学)、统计学(重点)、团队合作、抽象逻辑思维、商务与沟通技巧。

书中突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英语】,因为很多新知识、数据集、程序语言都是英文,英语好能让事半功倍。

 

4、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师有什么区别?

  • 数据分析师更善长使用数学工具
  • 不需要考虑问题是什么和数据集的收集
  • 输出的正确的结论,无需对商业行为负责
  • 对SQL要求不高

我的理解是数据分析师考虑“如何做事”,而数据科学家考虑的更多是“要做什么事?”

 

5、数据科学对计算机能力有什么具体要求?

  • 数据库工具【40%】
  • Hadoop【30%】
  • 统计、分析、绘图语言【15%】,推荐 R语言和 D3 / ggplot / matplotlib(收费)
  • 编程语言【10%】,推荐 Java、C++、.NET
  • 脚本语言【5%】,推荐 Python / Perl

 

6、数据科学对基础学科有什么具体要求?

  • 统计学(非常重要,占85%)
  • 离散数学,主要是图论和数理逻辑

 

7、网上有什么学习资源?

  • Quora、 Zipfian
  • 可汗学院、Cousera、Andrew Ng
  • 开源数据集 (书中给的网址失效了)
  • O’Reilly 丛书

 

8、给想成为数据科学家的人们一些建议:

  • 现在是数据科学的黄金时期,有太多机会可以让人们在这个领域建功立业。
  • 一位出色的数据科学家应该像瑞士军刀一样多才多艺,能在诸多领域有所作为,并在某些领域有着真知灼见。
  • 别抱想着尽快看完几本书,就有足够能力才能成为数据科学家。我们应沉浸在某个应用型的问题中,翻书找答案、看文章、找资源,那时会更好的理解这些技术和方法。
  • 没有足够强大的编程能力,自己的想法会受到很多限制。
  • 其实80%时间都用于爬数据、清理数据、编写代码分析。但不代表基础知识不重要,这会帮你有更好的直觉、更高的视野。

最后我很喜欢 Diane Wu 的观点和态度。“依我之见,学会这些技术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每天下班都坚持学一点东西,我觉得你完全来的及赶上现在如火如荼的数据科学浪潮

终于完成这个3年来的愿望,看完这本《树上的男爵》,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一直存放在我的读书清单中,可惜在南京图书馆、亚书逊等地方,总找不到这本书,现在这本书可以在亚书逊中找到kindle版了。虽然这本书小众,但并不影响本书的优秀。其实这本书可以更著名些,因为作者在1985年被诺贝尔文学提名,可惜当年作者去世了,诺贝尔奖有一个基本要求,获奖的当事人一定要在世。

爬树,相信80后的童年都有的快乐回忆,不论是采摘、抓蝉、掏蛋、偷蜜,都是一段段难忘的经历,可是在树上生活那是无法想像的事情,一个人如何能在树上生活了一辈子,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读完全书,读的过程中一直期待主角有个合适的机会或重大的仪式下树,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看到,最后被一个漂过的热气球带走了,多么浪漫奇幻。

这本书看着来荒诞和魔幻,其实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作者只是生活在树上,但与世界存在各种联系,有亲情、爱情、友情,还参加社团、组织防狼、救火和抗击海盗,因此赢得了尊重和热爱,主角虽然过着野性的生活,不但不反对科学,还大量读书,并且还起草政治纲领和成立共济会分社,并且成为民族英雄得到拿破仑的接见,当然也是在树上接见,在接见时引用“请让开,你挡住了我的阳光 ”这个梗,非常有趣。

人们常常想做很多事,但有着各种困难摆在面前,当我们把面前的困难和在树上生活相比,这些困难还是困难吗。虽然这本书是虚构的,但还是非常值得推荐,引人深思,豆瓣评分8.9。

 

欧美的书名一向是简单、直接、粗暴,比如《黑天鹅》、《爆裂》、《国富论》等,看一眼标题基本就能理解出作者要输出的知识。不像中国的书很多都比较文艺、含蓄,比如《次第花开》、《这个历史挺靠谱》、《UCD火花集》,让人第一时间不能抓住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这自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过马上我要介绍的《反套路》,就是被书名吸引并一气读完的书,事实证明这个书名起的好。

套路本是中性词,慢慢被国人玩坏了,如果我们中了别人的套路,损失点什么无所谓,只是智商被侮辱不能让人接受,所以相信大家都有必要来读一读《反套路》这本书。书中主要研究的是思维习惯、心理学和行为学方面知识,提取出精彩的知识点和常见思维误区整理成文,从错误中学习让人印像深刻。

全书的知识点比较多,前五部分主要介绍“(1)偏见,(2)下意识,(3)动力、克制与后悔的循环关系,(4)社交偏好与影响,(5)记忆偏差”,第六部分是全书的总结和干货,满满50条反套路建议是全书观点回顾。最后还有“特别章节”算是作者赠送的“返场”福利,更多的是引发思考。这里我从50条反套路建议中,提取一些认为非常棒的观点:

  • 【别着急,先缓缓】  这是反套路的核心思想,很多冲动和后悔的行为是大脑来不及深度思考造成的。比如:拍卖、路怒症……
  • 【元认识】  对思考本身进行思考,也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也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分条件。认识元认识,会让思考更有深度和广度。
  • 【提防”易得性偏差“】  容易接触的观点,常被认为正确的。比如:立即拿到100元和每月得到10元选哪个?
  • 【过程比结果更吸引人】  大脑有个坏惯:渴望–获得–后悔–新的渴望,打破这个循环的方法,就是立刻离开!比如:夹娃娃机
  • 【“刻意练习”有没有用?】  刻意练习一定是平常练习的补充形式,如果练习过于针对性,对新情况出现时会措手不及。
  • 【“我行吗?“ 比 ”我能行” 激励效果好】  “我行吗?“是对自己的提问,大脑如果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复盘所有资源给出答案,这是一个全局思考过程,容易找到问题和方法。”我能行“只是单纯的打鸡血,对结果不但没帮助,还容易偏激。
  • 【对方值不值得信任,在于你与对方性格的重合程度】  我们以为自己有一套客观的看人的标准,其实是拿自己的行为框架套在对方身上,寻找对方的匹配程度。
  • 【想像刚吃过饭的场景,能抵挡美食诱惑】  想想家中的洗碗池堆满的碗盘,等待你一个个清洗的情景,或是准备收拾外卖餐盒的过程,仔细想想这些细节,能帮我们减少食欲。
  • 【别人口中的 “常识” 背后意思】  当我们听这这两个字,立刻要闭嘴,自己的面子不重要,别让对方难堪是我们良好修养的表现。因为对方说“常识”两个字,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简单的问题别“刨根问底”了,其实是对方开始逻辑混乱,要编不下去了,不然谁会放过抖机灵的机会呢?真正的常识都是我们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就像 E=MC2 一样简单,为什么不多说一句?
  • 【人都喜欢找联系】  就算事情本身没有联系,也要想办法找到,哪怕是交给上帝也是个好注意。因为大脑中对没有关联性的事情没有安全感,我们要小心这种“找联系”的陷井,这也容易让我们习惯找替罪羊。
  • 【做事本身也是目标】  通常认为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但“保持忙碌”也能对我们起到激励做用,所以随便做点什么也比什么都不做强。以前看一本书,打扫卫生能提高人的自信和行动力,当想拖延的时候,就拿个抹布把桌子擦一下,说不定就能开始工作了。
  • 【清单是对付遗望最好的工具】  有本书叫《清单革命》,讲述清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医疗、开飞机、工程建造方面的巨大成就。
  • 【重复乃说服之母】
  • 【比喻能把复杂的事情说清楚】  但比喻容易让人理解出现偏差,使用要恰当。
  • 【认知受重量、大小、质地、味道等影响】比如黑色的车显示坚固,大的公文包拿出的文件显得重要。
  • 【学习先从容易的开始】  认知越流畅,越容易记住。
  • 【接受概率】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概率,只是大脑喜欢追究求确定性,所以难接受这点。
  • 【延迟满足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学习如何抑制冲动,这是简单的事,就连小孩和黑猩猩都能做到。
  •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注意模仿的对象,因为模仿者很难分辩好坏,一视同仁的学习。另外,教育小孩要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天天玩手机,就别总催小孩好好读书,试试自己静下心读一本书。
  • 【不要同时做两件事】  我们很难分配同样的精力做几件事,就算是边走路边听MP3,行为也会受影响,更别说开车打电话。

类似的书籍读过好几本《怪诞心理学》、《卧底心理学》、《超市里的原始人》、《穷查理宝典》,这此书的共同点是理解不难,难的是记住,最难的是运用。我们不用苛求读完书就能得到些什么,其实一本书读下来,有一个故事、一段话记在心里,在合适的机会用上,也是件受益终身事。哪怕没有机会使用,没事回味下,也是值回书价的事,还有什么比投资读书更有益处?

2019年7月17日阅读了《轻断食》,比较认可书中的一些观点,本着知行合一的精神,8月底开始尝试了一些书中的做法,计划周一和周四完全不吃饭,这里谈谈断食的体验。

一、计划常被打断

虽然断食时间放在周一和周四,但时常有朋友碰面、工作聚餐等,干扰断食节奏。大家都吃饭,不好在旁边看着或完全不参加,虽然这些有借口之嫌,但还是有一定客观因素存在。

不过,虽然不能严格执行,但只要是在私人时间内都完全不吃饭。

二、完全不吃饭身体抗不住

中途有一天没吃饭,在下午7点下班出地铁时,觉得身体发泠、眼睛发黑,这是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于是出了地铁口买了一些面包补充。

其实书中观点是断食日也吃一些东西,控制在500卡左右即可。我是因为之前有断食经验,并且比较懒计算卡路里就计划完全不吃。

我们在断食过程中,不能用蛮力,要及时留意身体状况和调整计划,并多了解健康、营养方面知识,对不良反应需及时应变。

三、体重并未有太多减少

这段时间在断食日后一天,没有出现报复性饮食,除此之外和平常饮食基本一致,不过体重没有明显减少,可能身体还有一定的耐受力或是需要辅助运动。

不过我相信,减少卡路里摄入一定是对减肥有直接的帮助,还在继续观察中。

 

周一、周四不吃饭不算修行和自虐,《皮囊》里有句话说的好,“如果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我的目标准备把断食养成日常习惯,慢慢的溶入到身体内,就呼吸一样自然。

 

歌德《浮士德》、荷马《史诗》、 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被誉为“名著中的名著”。这次终于有机会拜读了其中的一本,读完之后觉得世界无比广袤,自己无比渺小,时间在这些著作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精神才是永恒。

《浮士德》的作者是歌德(1749-1832,对应中国乾隆、嘉庆),德国人,写这本书用了60年时间,不但融入了自己毕生心血,也融入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关于本书的简介,摘录百度百科的一段介绍:

本书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全文用诗剧形式写成的,全书共有12111行,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但是却对长期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应该向什么地方去。学术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获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在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在这时理性占据上风,压制了他的感性需要。极端的迷茫和苦恼状态下浮士德想到的第一中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这时魔鬼和上帝之间打了一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自己却尚未知晓这件事。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于是便开始有了各种离奇的故事:返老还童、玛甘蕾的爱情与悲剧、海伦的爱情与悲剧、烧瓶小人寻求成形之路、阿尔卡迪亚的世外桃源、治理国家、对抗外敌、开垦填海打造精神自由国度、天使降临救赎等。我在读的过程中,基本上都处于“半昏迷”状态,因为不但人物众多,而且每行每句都有典故、明喻、借代关系,并且用诗剧的载体描写,从来没有接触这样的形式,基本上一页一道坎,极其坚涩。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和阅读书中的序言、引言后,在对主线有了一定把握后,后面的阅读理解就容易了许多。

这次通读仅仅是了解情节,这样的大作值得放在枕边读上百篇!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和情节介绍,网络上能找到许多,这里仅谈谈我读完后的感悟和思考:

 

一、《浮士德》同中国四大名著对比

我觉得《浮士德》的文学成就更高

(1)浮士德探索的根源是人性的终级意义。

(2)浮士德故事涉猎爱情、宗教、哲学、经济、战争、内政、神话、市井风俗等领域。

(3)浮士德打破了时间、空间和生死的界限,故事线的跳跃极大,并且文风迥异,如梦如幻。

 

 

二、浮士德难题之我见

“浮士德难题”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律令,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

任何事情追问五个为什么,都会变为哲学问题,在这里我试着追问我自己:

  • 【第一个问题】,我们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或者简单的是说,赚钱是为了什么?
    • 赚钱是为了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养老,这些就是肉欲。
  • 【第二个问题】,这些都有了之后,赚钱是为了什么,还要赚钱吗?
    • 那时的我们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变为社会、团队、亲朋的认可和尊重。
  • 【第三个问题】,得到社会的认可之后呢,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别人认可之后,是自我的认可,做事不再考虑名与利的驱动,从本心出发。
  • 【第四个问题】,得到自我的认可之后呢,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为这个世界贡献一份力量,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点,也会让生命更加有质量和意义,这是肉欲满足升级为灵魂探索。
  • 【第五个问题】,现在就可以开始为世界做贡献,不求赚钱、不求名利吗?
    • 我觉得不难做到,只要在生命中放慢一点脚步,让时间忽略,让思想沉淀,让我们抱着友善的心面对世界,就会发现眼下很多琐事不再重要。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需求升级的过程,我们在一步一步上升时,必然会出现灵与肉等矛盾,但不用把这些矛盾放在对立面上考虑,这样是为难自己,在与人的本性做斗争。

让我们包容和接纳两者依存,善待自己与这个世界,这就是我对浮士德难题的看法。

 

 

三、浮士德的成书背后

《浮士德》这本书自歌德25岁开始创作,经历了60年时间,直接生命最后一刻,途中几经中断,是他的好友席勒鼓励下,最终完成这部巨著。浮士德的故事不是歌德原创,在此之前民间就有很多关于浮士德真人传说和改编,歌德是把这些故事汇集、整理、加工后的产物,全书也不是顺序完成,开始作者写些浮士德短篇,直到48岁才下决心写完大作。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才让这本书的衔接、转场有些不自然,人物情绪跳跃,并且文笔风格差异巨大。比如:

  • 玛甘蕾的爱情与悲剧,是25岁时创作的,那时风华正茂、浪漫多情,写下全书最精彩的一笔。
  • 第三场寻找海伦,各种希腊神话出场,很明显是民间整理出的篇幅,与其它章节风格有非常大的差异。
  • 欧福里翁之死,是悼念拜伦而作,这位伟大、早熟的天才、在希腊独立战争中病死,浓浓的悲伤埋在字里行间。
  • 结局天使降临拯救浮士德的灵魂,是歌德自创内容,在原本传说故事中,灵魂应被恶魔带走,但是为表达宗教救世精神,加入了这段,变成大团圆结局。

这让我想到,只有包容才会强大,因为强大所以包容。

 

 

四、恶魔的交易,我要如何选择?

恶魔与浮士德交易的内容是,恶魔为浮士德服务,尽量满足他的愿望,直到他说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后(满足当下生活,并不再追求新的事物),此刻灵魂将被恶魔收走。

如果是恶魔出现在我面前,与我作这样的交易,我会去交换吗?

这真的是很难,人生的欲望就是寻找不同的体验,而人生的幸福是心灵的停留。寻找到却不能停留,如同坐在动车内看窗外的风景,再美都与自己没有关系,那追寻这样的体验有意义吗?

可换个角度,并不是所有体验都能寻找到,比如当皇帝、长生、神力、成为英雄等,就算百次轮回,也是百次平凡。那是否应该为了这样的体验,放弃重生和轮回的机会,而一把 ALL IN ?

还有一个问题,欲望是无尽的,古话说的好当了皇帝想成仙,真的能止步停留吗?真的都能满足吗?假如所有的愿望都能满足,那会不会自己成为下一个恶魔?

 

知乎周刊严格来说不算一本书,因为没有ISBN图书刊号,算是知乎自愉自乐的网文合集,虽然有拼凑之嫌,但质量却一点都不低,之前读过很多篇《知乎周刊》和《知乎盐系列》,基本上没有令人失望,这也说明出品人一贯的负责精神。我相信未来的图书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从权威下放到个体,篇幅精减、知识扁平、群星闪耀是时代的趋势,让我们用包容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时间自然会检验一切。

xxoo是大家比较隐晦和特别吸睛的话题,基本上公众场合很难被提及,偶尔从零散渠道收集到的消息也很难辩别可靠性和专业度,这本书里提出许多有趣和关注度高的问题,并且附上有力、有趣、有灵性的解答,非常受益。比如“婚前性行为是否有必要,各种避孕方式的对比,如何跟女儿谈性话题等”,光看到这些标题,是不是很想马上找来翻一翻。

其中有篇文章非常有趣,叫“走出前任的阴影”,问题是 “相爱之前,知道她跟前任做过爱,而且很多次,现在特别介意怎么办?

答主说他小的时候买了个二手游戏机,满怀激情的开始游戏,发现高分榜都是别人的名字,自家的荣誉室怎么能放别人的奖怀,一怒之下想要扔机,但最后忍住了。一方面太爱游戏机了,一方面又觉得不能输人。于是日夜不停的玩,可是总是连前十都难进,后来找攻略、看视频练习许久,有次居然冲入第七名,这让他信心倍增,自己的名字终于上榜了。后来反复试炼,最终前十都是自己的名字。在那刻他觉得自己100%拥有了这款游戏机,就算游戏机丢了、送人了,这款游戏机的灵魂也是属于自己。

书中集合了15个小故事,虽然篇副都不长,但每个故事的观点都非常新颖,细细恰当的渗入我们心底,让人点头称赞。当然想从书里找到xxoo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虽然全篇都于此有关,但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特写。

以前在樊登读书会节目中,推荐《谷物大脑》这本书,主要介绍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可以起来减肥和健康的效果,网上的争议非常大,我亲身经历过一个多月后,体重减少了10公斤,从81kg降到70kg。但这个方法不适合我,倒不是因为有副作用,而是因为不吃碳水化合就只能吃肉、水果、蔬菜等,其中肉类含有大量嘌呤,从而引发痛风,而且准备和寻找食物很花精力,让这个计划后来中止。

这次看到这本《轻断食》,书中有很多观点和《谷物大脑》相通,觉得有很大的可行性,决定来尝试一下。

本书的水份特别多,最后特别是最后两章的断食食谱和实践者分享,完成有凑字数嫌疑。而且里面有很多研究过程,这只是增加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读者来说意义并不太大,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份脱水版《轻断食》。

一、什么是轻断食

每隔几天减少一定的食物,让身体有时间调整和修复,依靠体内脂肪燃烧来供应能量,从而起到减肥和改善体质的目的。

这里给出的方案是,每周两天(周一、周四)只吃500卡食物,其它时间正常饮食。

二、轻断食的好处

书中给出几个好处,但不是每种好处都有确切的实验结论,有些只是理论的推演。具体好处有:

  1. 瘦身(确认)。少吃自然会瘦,而且是是健康的瘦,不会有明显的负作用和反弹。
  2. 保护大脑抗衰老(无大样本实验支持)
  3. 改善情绪抗抑郁(无大样本实验支持)
  4. 降底血糖(确认)
  5. 远离癌症(无法考证)

三、具体操作方法

  1. 开始前记录身体各项指标(体重、BMI、血糖、腰围……)
  2. 每周断食两天,只要不连续即可,建议(周一、周四)
  3. 断食日不是完全不吃,只吃500卡

四、常见问题

  • 能连续断食两天或以上吗?
    • 可以
    • 但随着脂肪减少,肌肉也会下降,要保持运动。
    • 断食一日以上的计划不易长期坚持
    • 研学研究表示不吃东西人可以活21天,而不喝水只能活3天,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 作者和实验食的小白鼠都经历过四天断食
  • 断食频率可以增加吗?
    • 可以
    • 隔天断食都没问题,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 断食过频率不易长期坚持
  • 大概会减轻多少体重?
    • 一般BMI超过25的人,减重是比较明显的
    • 从实验结果来看,80KG以上,3个月减10kg是没什么问题
  • 断食日能吃什么?
    • 基本上没什么忌惮,只要不超过500卡就好
    • 作者给出五花八门的食谱,有兴趣可以读书了解下
  • 断食日可以完全不吃吗?
    • 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 从我之前读《谷食大脑》后的断食经历来看,是完全没问题的
    • 中国自古也有辟谷一说
  • 断食日能喝什么?
    • 水、茶、咖啡因(不含糖、奶)、果汁(注意卡路里)都是可以
    • 要保证水份充足
    • 不能喝酒
  • 断食日可以运动吗?
    • 可以,而且推荐
    • 空腹运动不要进行剧列的无氧运动,可能会血糖供应不上
  • 怀孕可以断食吗?
    • 不可以
  • 计划要执行多久
    • 尽可能久,最好形成生活习惯,不要当成在做一件事,就当成日常喝水一样

五、我的看法

我以前断食过,最大的困难有两点:

一、不吃饭前的焦虑和恐惧。实际上真正执行后,并没什么特别难的地方。也许会阶段性的有饥饿感来袭,这是身体给出的预警信号,但只要正视或分散注意力就好。

二、克服情绪性想吃东西。比如无聊了想吃、看电影时想吃、看别人吃想吃、闻到香味想吃等等。这其实不完全是饥饿感,只是一种情绪或是条件反应。举个列子,在火车上有人吃泡面的香味勾人,如果自己泡了一碗,其实吃不了几口,这就是情绪性想吃东西。

减肥的计划不成功,很大一部分是计划设定的不合理、弹性低、条件苛刻。我们应宽容的面对减肥,要把这个计划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就不会太有抵触情绪,我相信减肥从来不是一件难事。

最后祝大家都能减肥成功,我也会在这里后续给大家报导我的轻断食成果。

 

PS:可能翻译问题,书中的热量单位都是大卡,应该为卡。一大卡等于1000卡路里,如果每天吃500大卡,就是5万卡里路,这明显不合理。

最近在看了一本名叫《微习惯》的书,大概看了1/4,实在忍不住而弃读。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设立一个小到不可能失败的计划,从而有“欺骗性”的让自己行动起来,改善万事开头难的问题。我觉得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所以我谈谈我的观点:

一、微习惯没有具体目标支撑,对质量难有把控。

书中举例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当真正行动起来后,自然不会只做一个,可能一口气就做了20个,状态好时可能再加上仰卧起座等运动,不但完成计划,还能超额完成指标,提高信心和成就感。

行动当然是好事,但这种情况时间久了后,自已就会产生困惑,我到底需要做多少俯卧撑,做俯卧撑这件事要坚决多久,而且一个很容易完成,做和不做没有区别,为什么要去做呢。

合理方法先测量自身体质,找到需要改善的点,是减重、减脂、增肌还是健康,再找健身教练或专业书籍中的方法尝试,设定合理的方法,逐步完成。

二、微习惯让目标变的零散。

比如一天一个俯卧撑、每天早起一小时读书、每天写100个字。这些看起来都很容易的事,但小事合在一起就变成负担,也容易互相影响,产生混乱。

我建议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当计划形成生活习惯,进入安全期后,再切换其它目标。这也是一种专注力、毅力的训练。如果发现计划不能坚持和完成,那可能计划自身有问题,需要适当的调整,分析原因,也可以主动放弃。

当然,微习惯也可以只定一两个小目标,但这样时间计划就不好安排,我要为每天一个俯卧撑安排多少时间,2分钟够不够?

三、微习惯让结果变的模糊。

比如一天写100个字,在设定初期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为作者,还是提高写作能力,还是应付考试。没有想清楚而行动,最后的结果可能偏差特别大,可能一个月后打字速度变快了,或是写字变漂亮了,而这并不是当初写字的目的。

四、微习惯对结果过与乐观。

比如每天写100个字,一年可以写36万字。但这36万字是流水帐,还是《冰与火之歌》?而且写字不目的,写字的背后是思考才最重要,可能对主题的框架思考需要一周时间,但写字本身只需半天,那我们要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吗?

还有每天早起一小时读书,书中说假设一小时读5万字,那一年365小时可以读2000万字左右,按平均一本书约20万字来算,一年可以读100本书,一般人谁能做到,难道每天只是读一小时《扬子晚报》吗?我相信作者自己也做不到读完100本书。


想要达成目标,我的建议是:

一、设立合理计划

计划合理有几个要点:(1)强度适中;(2)要明确时间;(3)结果可衡量;(4)可拆分为若干小计划。

比如的一年读150本书的计划。(1)强度,因为我去年读完100本书,自我感觉还有上升的空间,今年定为150本;(2)开始时间:大年初一,结束时间腊月三十;(3)最终标准:读完150本,并且每本写书评;(4)每月平均下来是12本书,每周约为3~4本,平均每天半本书,大约需要两三小时。

二、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

我每年给自己定一个大计划。去年是学小提琴,今年是读书,明年是学英语,后年是学跳舞。然后每个季度或每个月插入一些小事,比如上个季度是自行车环太湖,这个季度是和小孩学轮滑。这样一大一小穿插调剂。

在期间尽量不安排其它事件,有新的任务尽量往后排,这样一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二来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

三、把背包扔过墙

有句话说的好,“想要翻过一道墙,最好先把背包扔过去”,那这个墙就必须要爬了。

当然这和天天在朋友圈中立志减肥的行为不一样。我先尝试计划的强度,再看这个计划有没有明显的漏洞,在心中有50%以上把握后,再公布出去。

比如我今年计划读150本书,我就建个公众号,隔几天就和大家汇报我的读书成果,这样无形就可自己压力,为了面子也要把书读完,不然总是没有行动,别人问起来,自己会不好意思。

把背包扔过墙一定要胆大心细,不要变成把背包扔下火车。


总结,本书提出这种方法只能算个技巧,不能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做事还应自上而下有目标有计划完成。

《拖延一点一何妨》和此书类似,主要观点是先积累多个计划,当一件事不想完成,切换到另一个计划。这点,我也不太赞同。

另外,这本书并没有看完,也隔了一段时间,记的不太清楚,今日一时兴起写下这篇文章,如有偏颇,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