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书名一向是简单、直接、粗暴,比如《黑天鹅》、《爆裂》、《国富论》等,看一眼标题基本就能理解出作者要输出的知识。不像中国的书很多都比较文艺、含蓄,比如《次第花开》、《这个历史挺靠谱》、《UCD火花集》,让人第一时间不能抓住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这自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过马上我要介绍的《反套路》,就是被书名吸引并一气读完的书,事实证明这个书名起的好。
套路本是中性词,慢慢被国人玩坏了,如果我们中了别人的套路,损失点什么无所谓,只是智商被侮辱不能让人接受,所以相信大家都有必要来读一读《反套路》这本书。书中主要研究的是思维习惯、心理学和行为学方面知识,提取出精彩的知识点和常见思维误区整理成文,从错误中学习让人印像深刻。
全书的知识点比较多,前五部分主要介绍“(1)偏见,(2)下意识,(3)动力、克制与后悔的循环关系,(4)社交偏好与影响,(5)记忆偏差”,第六部分是全书的总结和干货,满满50条反套路建议是全书观点回顾。最后还有“特别章节”算是作者赠送的“返场”福利,更多的是引发思考。这里我从50条反套路建议中,提取一些认为非常棒的观点:
- 【别着急,先缓缓】 这是反套路的核心思想,很多冲动和后悔的行为是大脑来不及深度思考造成的。比如:拍卖、路怒症……
- 【元认识】 对思考本身进行思考,也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也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分条件。认识元认识,会让思考更有深度和广度。
- 【提防”易得性偏差“】 容易接触的观点,常被认为正确的。比如:立即拿到100元和每月得到10元选哪个?
- 【过程比结果更吸引人】 大脑有个坏惯:渴望–获得–后悔–新的渴望,打破这个循环的方法,就是立刻离开!比如:夹娃娃机
- 【“刻意练习”有没有用?】 刻意练习一定是平常练习的补充形式,如果练习过于针对性,对新情况出现时会措手不及。
- 【“我行吗?“ 比 ”我能行” 激励效果好】 “我行吗?“是对自己的提问,大脑如果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复盘所有资源给出答案,这是一个全局思考过程,容易找到问题和方法。”我能行“只是单纯的打鸡血,对结果不但没帮助,还容易偏激。
- 【对方值不值得信任,在于你与对方性格的重合程度】 我们以为自己有一套客观的看人的标准,其实是拿自己的行为框架套在对方身上,寻找对方的匹配程度。
- 【想像刚吃过饭的场景,能抵挡美食诱惑】 想想家中的洗碗池堆满的碗盘,等待你一个个清洗的情景,或是准备收拾外卖餐盒的过程,仔细想想这些细节,能帮我们减少食欲。
- 【别人口中的 “常识” 背后意思】 当我们听这这两个字,立刻要闭嘴,自己的面子不重要,别让对方难堪是我们良好修养的表现。因为对方说“常识”两个字,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简单的问题别“刨根问底”了,其实是对方开始逻辑混乱,要编不下去了,不然谁会放过抖机灵的机会呢?真正的常识都是我们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就像 E=MC2 一样简单,为什么不多说一句?
- 【人都喜欢找联系】 就算事情本身没有联系,也要想办法找到,哪怕是交给上帝也是个好注意。因为大脑中对没有关联性的事情没有安全感,我们要小心这种“找联系”的陷井,这也容易让我们习惯找替罪羊。
- 【做事本身也是目标】 通常认为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但“保持忙碌”也能对我们起到激励做用,所以随便做点什么也比什么都不做强。以前看一本书,打扫卫生能提高人的自信和行动力,当想拖延的时候,就拿个抹布把桌子擦一下,说不定就能开始工作了。
- 【清单是对付遗望最好的工具】 有本书叫《清单革命》,讲述清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医疗、开飞机、工程建造方面的巨大成就。
- 【重复乃说服之母】
- 【比喻能把复杂的事情说清楚】 但比喻容易让人理解出现偏差,使用要恰当。
- 【认知受重量、大小、质地、味道等影响】比如黑色的车显示坚固,大的公文包拿出的文件显得重要。
- 【学习先从容易的开始】 认知越流畅,越容易记住。
- 【接受概率】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概率,只是大脑喜欢追究求确定性,所以难接受这点。
- 【延迟满足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学习如何抑制冲动,这是简单的事,就连小孩和黑猩猩都能做到。
-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注意模仿的对象,因为模仿者很难分辩好坏,一视同仁的学习。另外,教育小孩要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天天玩手机,就别总催小孩好好读书,试试自己静下心读一本书。
- 【不要同时做两件事】 我们很难分配同样的精力做几件事,就算是边走路边听MP3,行为也会受影响,更别说开车打电话。
类似的书籍读过好几本《怪诞心理学》、《卧底心理学》、《超市里的原始人》、《穷查理宝典》,这此书的共同点是理解不难,难的是记住,最难的是运用。我们不用苛求读完书就能得到些什么,其实一本书读下来,有一个故事、一段话记在心里,在合适的机会用上,也是件受益终身事。哪怕没有机会使用,没事回味下,也是值回书价的事,还有什么比投资读书更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