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阅读马拉松
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是由上海图书馆和阅读马拉松发起,联合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共同主办,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公共赛事。
每年都会有一场阅马活动,一天读一本书,完成答题通过后试为完赛。之前几年是线下办的,我参加过一次,当时读的书是《寻找宜居行星》,今年选的书是《鼠疫》,很符合现在的大环境,大家有兴趣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 “阅读马拉松”关键字,平时会常推荐与书相关的活动和知识,比如推荐书单、名人领读等。
二、鼠疫的读书感受
我就借用官方的原题和解答,带出我读书中一些感受
(1)问题:是谁最早喊出了鼠疫的名字?如果说瘟疫对人类的袭击是必然的,为什么人类不会为此做好准备?为什么人类甚至不愿意承认这个病是鼠疫?
体会:开始叫鼠害,后来叫鼠患,直到卡斯泰尔医生指出这是鼠疫。为什么人类不直接管病毒叫鼠疫,因为一来科学是严谨的,要有充分的证据或论证才会公布,这也是为什么遥言容易更快更早的传播,这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想要确定性的渴望,需要有答案和被定义,不过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二来官方的发声者要考虑综合因素,比如事件传播的影响、人民的情绪等。
(2)问题:用自己的话讲讲什么是“流放感”?如此好心肠的里厄医生,为什么拒绝给朗贝尔开一份无病的证明? 里厄治病救人与塔鲁组建防疫队各是处于什么样的动机?你怎样理解这些动机?
体会:当记者被困在城内的时间,他一直是把自己当成过客,这里与他的人生没有交集,有一种“流放感”的感觉。我觉得流放感不在与外界的定义,如亲人关系、组织关系、社会关系等,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后来记者可以逃出城市,但他找到了认同感,因为经过了一系列事件后,自己不再是外人,流放感也自然消失了。
(3)问题:举出两件鼠疫肆虐期间,人们行为发生的变化。
体会:变化有很多,这些细小的点也是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有大量对平民行为的描述。
- 按步就班市民在封城后不上班无事可做,自发在街上举办派对
- 以前葬礼的流程冗长复杂,现在教堂死亡人太多,葬礼一切从简,而家人们没有一句怨言
- 以前有个老头天天喜欢对楼下的猫吐唾沫,后来有人说猫狗会传播鼠疫,把城里的猫狗都杀了,老头后来没猫可吐很失落的场景非常鲜活
只有那倒腾鹰嘴豆的人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也看出了疫情中一些人的麻木,从这此人对比我们现实疫情中大家的情绪反映,大家想在疫情中做什么样的人呢?
(4)问题:鼠疫开始之初和亲眼目睹鼠疫患者的惨状之后,帕纳卢神父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塔尔为什么在鼠疫期间活得有声有色?朗贝尔明明可以逃离,为什么选择留下来?请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
体会:神父开始认为鼠疫是上帝的安排,让人反思罪恶和警醒,他作为上帝的使者有必要提醒大家,这是场救赎和反思,认为是注定的天命论。但自从加入了卫生防疫队,特别看到是鼠疫的现实影响,他的布道发言从“你们”变成“我们”,从指导大家赎罪变成号召大家团结自救。其实不单是神父,大部分人都向着自救自醒方向转变,只是神父是神职人员,自心的矛盾更强,这也说明人心多为向善。
三、本书对现在疫情的思考
读完这鼠疫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疫情时间有人消极、有人放弃、有人放纵,但大多数人都展示着积极的一面,特别是成立自助队让我感动,记者放弃逃跑看到小人物的大格局,看到“猫头鹰爸爸”在“小狗儿子”发病期间痛苦的蜷作一团时,平静的读一本旧书,强压内心的波动不给医生添乱,看到了坚强与泠静。
只有临危才能见到内心,这本书很多心理的刻化的非常细腻。现在我们正值疫情期间,我们应该表现出什么态度与行为,鼠疫这本书就是一面镜子,请选择要做的镜中人,想想成为哪样的人,感谢阅马的好马推荐,让我渡过了充实的周末。
四、一天读一本书难吗
不难
拿这次《鼠疫》举例,全书约20万字,我从早上9:30开始读到下午16:30,阅读了80%内容(电子书有进度),我们能逛一天街、刷一天剧,为什么不能读一天书?
而且我并不是翻翻书,而且逐句逐段去读,这篇文章就是基于今天的读书结果输出的内容,时间还是比较充裕。
所以只有不去想,没有做不到,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天读一本书。推荐先从《小王子》、《小狗钱钱》这些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