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看一部综艺《新游记》,有一位嘉宾叫马伯骞,我以为是《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心想马亲王怎么也上综艺刷存在感,搜索后发现不是一个人,正好把马伯庸的作品了解了一下,《风起陇西》这本书立刻吸引我的注意,讲的是蜀魏战争中双方谍报的攻守故事,也巧的是最近在读麦加的《风声》,于是用了12小时读完了27万字的《风起陇西》。
一、情节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昭烈皇帝托孤白帝城之后,诸葛亮五出祁山之间发生的故事,把真实的历史故事与谍报细节巧妙的嫁接起来,形成半真半假的演义故事。序篇在一出祁山退兵时,把截杀王双的胜利归于诸葛连弩的威力,魏国想要获取相关工艺,于是派出间谍盗取技术,在成功盗取之后,魏国技术人员马钧破解发现,盗取的连弩技术并无可取之处后被废弃,蜀国的靖安司负责人荀诩因技术被盗,失责贬去吴国当时的首都武昌(后迁都建邺),见证了吴王孙权的称帝过程。后在四出祁山过程中,魏国谍报人员策反李严判国,最终发现惊天阴谋及善后的过程,书的结尾张郃追击又被连弩击杀,做到了首尾呼应。
二、本书看点
(1)本书最有趣的地方是把历史上真实的故事与小说虚构情节关联起来,让读者读起来真真假假,好像在看真实的历史事件,又像是读野史,层层递进将故事推入高潮,一气呵成,非常畅快。
(2)本书述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结合着人物的生平与性格,显得自然融洽。比如西凉将领马岱因累受马超弃父兄反叛及背主张鲁因遭怀疑,性格小心、敏感,还有魏延的强硬、杨仪的气量狭隘都与三国演义读者印象人物比较帖合。
(3)本书背景考据用心,作者曾亲自去陇西调研过,写过一本书《文化不苦旅》,讲述从成都出发,沿着诸葛亮出兵路线直到长安的自驾故事,我还跟随着这本书的介绍,走访汉中、勉县、天水等地。书中还有一些用心的小细节,如吴国货币、蜀国贸易线路、魏国布防等,都是经过推敲思量。
三、相关缺点
写书时马亲王只有二十多岁,文笔比较青涩,架构不够成熟,有一些情节经不起推敲,比如马岱是百战武将不应刚被调查时就直接被两三句话胁迫,五斗米教潜伏多年的间谍姑娘在认识军方不久就认定终生并和盘托出整个战略计划等,显得与常理不符。
真实历史人物性格过于脸谱化,主角荀诩我立刻就联想到(荀彧+贾诩),杨仪当着诸葛亮面被魏延欺负哭得像孩童,杨仪位及人臣必有过人之处与处世情商怎会如此不堪(可能历书情节过于深入心),当然最后的一盘大棋都是诸葛亮足智多谋提前策划好的,应验“状诸葛近神而似妖”。
四、微信读书感受
以前一直使用kindle读书,第一次用微信读书,最大的不同在于读书体验,书中有很多内容被划线和注解,这些热心读者不乏见解独到的点评,受益非浅,不过更多是像在看弹幕,全程非常有趣和有参与感,并且微信读书有读书时间统计和组队、任务、排行等玩法,让读书不再孤独,更像是玩游戏,这点非常新颖。
微信读书的优点是互动更强、资料查阅更便携,缺点是干扰与功利点多了点。kindle更纯粹与简洁,为知识服务。一个像在和朋友看电视剧,一个像在自习室学习,不过我更喜欢微信读书的方式,让读书更有乐趣。
五、关于硬件推荐
因为全书27万字,我在几个场景下读完
(1)上下班坐地铁通勤时,使用的是文石poke4,非常小巧便携,可以放入裤子口袋,比pad mini 稍小一点
(2)在家中安静读书时,用的是文石note3,有原装支架和翻页遥控器,屏幕比较大读起来轻松
(3)临时阅读用苹果手机,随手携带、操作方便,方便切换查阅背景资料(如地图、人物传记、历史事件),但字小和容易误触,时间久了眼睛不舒服,有时有通知电话打扰。
用什么方法读书不重要,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先读再优化,不要迷恋硬件,无需一步到位,工具都是辅助,重要的是内容和阅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