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5《地下室手记》

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读起本书,在不了解背景、作者、国情,读起来觉得非常生涩,读书的快乐在这本书中完全找不到,只有似是而非、形而上的哲学话题,就在准备放弃的关头,《地下室手记》故事突然结束,我甚至都回忆不起来我读了什么。

第二篇故事《雨雪霏霏》则完全转化一种风格,讲起一个故事,一直以为是读者的回忆录,但事后才知道是作者从时代中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典型,借他的视角表达自己观点。这个故事还挺有意思的,讲40岁的公务员,在偶然机会拜访同学,卷入到某名奇妙的晚宴,宴会后认识妓女,在爱的鼓掌之后开始和妓女讲述人生道理,事后妓女还找上来,希望他能帮她,但他却是退缩、后悔、无助的表现。故事中主角的情绪时而愤怒、时而渺小、时而喜悦、时而自洽,就没有正常思考的路径和理智的判断,这也正是本书有趣的地方,看着恨、恨着看,不知不觉就看完这本八万字的神作。

在读后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才知道,本书以前的名字叫《忏悔录》,对自己反思和社会批判,当时俄国处在沙皇统治时期,当时思潮流行物质主义、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作者隐晦的批判这种思想,阐述人格家庭乌托邦的美好是不现实的方向,理想的社会不存在。因此当时这本书被主流作家批评和低估,但时间是最好的炼金石,百年后看来,这仍是一部深刻、真实、细腻的经典著作。

我平时比较多读故事书、工具书,少读这种深刻的哲学书,本书读后心灵受到很大冲击,久久不能平复,这样的神作很能锤炼大脑,引发思考,只有多读、精读才能慢慢领悟其中的精彩。而且发现我做此类读书笔记时,有种无从下笔的无力感,这也证明平时思考不足、阅读有限,文化底蕴不够,无法驾驭此类书籍,这就是我的短板,以后要多在此方向上发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