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1《芳华》

一、林峰的选择

曾几何时,“你是个好人”已经算是句骂人的话,在这样浮躁的社会,芳华像一股清凉的风吹拂脸颊,无言证明了好人有力的存在,正如电影最后一幕的旁白所说“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这也正如庄子所言,莫求功成,但求心安。

林峰英雄的悲剧在于人生中三个关键选择中落错棋子,首先是林峰放弃了军校的推荐,英雄的光环加上高学历,必然在人生的仕途上多几个台阶,功成之后不论找林丁丁还是谈其他恋爱都有充分条件。其次是与林丁丁的触摸事件,他们本有条件大方交往、正常恋爱,但却因为冲动的拥抱吓着了林丁丁引发了巨大的连锁反应。第三是负伤后主动放弃回队治疗而失去手臂(原著中是中弹后被发现,不是主动弃),造成终身残疾而生活困难。

想要做个好人,首先要有影响力和条件,才会帮助更多的人。张居正、戚继光等因为能保存自己,才能成就事业,不然只做一个螺丝钉,修再多的木板、抓再多的猪、打再多沙发只是一个平庸的好人。其次是遇到挫折不要轻易心死,触摸事件之后的批斗中,他就自述为“表面上学雷锋,内心是个资产阶级茅坑,臭的招苍蝇,脏的生蛆”,是一种自轻自贱。去伐木场扔掉证书、奖状、锦旗,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划清界限。人是立体的存在,好坏得失某在意,更何况这种偶然黑天鹅事件,用时间慢慢去抚平,一切都还有机会。

说易行难,好在书中给林峰找到一份归宿,也算是对好人的善待。

 

二、何小萍的人生

懦弱的生父、势利的生母、冷漠的继父对小萍的影响非常大,让她从小缺乏安全感和爱,在这样冰冷环境中成长,慢慢形成自闭、自卑的性格。

但小萍不怯懦,偷来本来答应给自己的红绒线衣,拆成线头,烧一大铝盆黑水,硬生生地把红绒线衣染成了黑色,再悄悄地编好穿上,证明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要拿回来。后来主动报名文工团、送刘峰、温度计事件都表现她是有主见和敢于斗争,只是她的方法都略显生涩和幼稚,但又显示出她的真性情与内心善良。

“会来事”是不是社会的生存法则,是不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个问题很难,我不想回答。我更多时间考虑的是如何强大、独立,世界那样大,有心自然能寻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三、林丁丁结局

电影里对林丁丁的结局给了一层滤镜和美化,让她显得不那样落寞。实际原著自文工团退伍之后,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从给将军当了儿媳,却被全家嫌弃没文化,离婚嫁给了海外的潮州饭店老板,又二度离婚,最后在澳洲大城堡房子里当香港富豪孩子的保姆,教他们唱华语山歌。

人生有捷径,但要做到德才配位,不然爬的越高只会摔得越痛。年轻时的林丁丁有资本可以从两块手表中做选择,但芳华已逝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只能蹉跎人生。林丁丁最后一次出场时是这样描写,听着就那样解气和痛快,可惜知道的人寥寥。

丁丁比过去爽快,几乎就是个泼辣女人,爱哈哈笑,嗓门儿又大又毛躁,过去珠玉般的圆润喉咙不知去了哪儿,反正有了点儿劳动人民的样子。

她嫁的那个开快餐店的潮州人让她吃了三年的鸡翅尖(因为快餐的炸鸡翅不能连带翅尖),也让她包了三年馄饨和春卷(十个手指头都皴裂了),还让她看了三年他在豆芽鸡蛋炒米饭里加酱油(这是丁丁最看不下去的事儿,上海人哪儿受得了倒酱油的黑色蛋炒饭)。最后丁丁吃够了看够了,老板娘不要做了,逃跑出来……

四、惠子本人

惠子就是作者严歌苓,世上不缺美,只缺发现美的眼睛,她把身边的故事记录下来,呈现在大家面前,感谢!

她12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父为萧马在阶级斗争中被打为右派,这些身上发生的故事在书中都有所体现。在阅读时映象最深的是她的父亲平反后,加入了北京编剧协会,借外国导演的身份换得外汇券买了一大包零食托刘峰带回来,让她在小姐妹中扬眉吐气。相比之下小萍的父母只寄来了一封诀别信,她的结局好了太多。还有最后郝淑雯坦白她知道惠子和陈灿好,她主动钻进蚊帐的方式截胡(电影未演,原著中讲到),从此两人人生轨迹就错配了,令人唏嘘。

五、拍摄地

芳华的拍摄在海口的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片中80%的场景都取自此处,旁边的荣光大剧院还能观看芳华电影,非常值得一去。

看到片中熟悉的场景,仿佛穿越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工团,看到练功房、红楼、泳池等,片中的剧情一幕幕在脑中回放,仿佛时空穿越一般梦幻,值得一游。

另外,片尾曲《绒花》这首歌也非常好听,一遍遍地循环播放,百听不厌,在家还用小提琴拉了几遍,可能听的多了练起来非常快,也可能和这首歌、这本书有缘份,相见恨晚。

原著的名字是《You Touched Me》直译就是“你触摸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微信读书中没有收录,喜马拉雅上也把这部有声书下架,中国特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