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与慢》读后感

这本书原本没有出现在我的读书清单中,是因为看完《巴菲特之道》后,购买扩展阅读《证券分析》一书时,参加满100元送书活动选的这本书,没想到用了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这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趣和开发思维,我把一些新颖有趣的观点摘录下来:

  • 我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没有目标和安排的时间,哪怕是痛苦的感觉,也比安静独处强的多,这就是无聊的体验;
  • 孩子们只有在8岁以后才能形成时间判断力;
  • 冲动的人会高估事件的持续时间,长久等待的人往往容易失去耐心,从而做出过激反应;
  • 对于动物(包括人)来说,光起到计时器的作用;(这就说明为什么坐飞机要倒时差)
  • 晚睡晚起者在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上都不如早睡早起者;
  • 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般生活,主观感觉时间变快了,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记忆的东西。想要人生丰富就要多些不同,特别是许多个“第一次”,这样你的时间就比别人长!
  •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似乎越来越快,这种感觉的颠峰值在60岁;
  • 科技让我们一天可以做更多的事,但省出的时间又再次被科技填满,所以我们并没有得到效率上的提高,只是节奏变快;(比如洗碗机、洗衣机能节约时间,但节约下来的时间又被电影、工作填满)
  • 对时间的管理,本质上是看一个人会不会巧妙的处理自己和自己的感觉;
  • 造成时间压力的并不是现实,而是我们的想象;

 

为什么我只给这本书有趣的评价,而非推荐。是因为我读这本书时看到作者抛出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很多没有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还有这本书有很多科学判断是推断无法证实,并且有很多比较生涩的医学解释,大约占全书的1/5,让阅读的体验下降。

这里是我想到的几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思考一下,欢迎从这本书里寻找答案。

 

  • 如果一周后能得到50元钱,你愿意降到多少钱从而马上获得?
  • 棉花糖实验(有一群小朋友做实验,大人出去一段时间,如果不吃桌上的棉花糖小朋友,在大人回来后可以吃两个。而这些吃两个糖的人40年后,都比吃到一个的人人生成功许多),那你愿意到得忍耐的大幸福,还是立刻的小幸福;
  • 科技提升只是节奏加快而并没有延长时间。假如我们放慢节奏,但整个社会还保持快节奏,放慢节奏的人会不会被淘汰?
  • 在一个没有自然光的房间里,如果计算时间?
  • 进入心流状态是一个好事吗?(心流:没有承受外界压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对某事有强烈动机,以至于忘记时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