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原始人》能帮自己省钱的书

身边常有人说,能不能存下钱和赚钱多少没有关系。对这个事情,我非常不理解,如果一个月赚一万,可能必要生活开支能就把钱光完,但如果一个月赚5万,还会不够花吗?这些钱都花到哪去了?为什么商家会让我们甘心从口袋里掏钱?这个书能给大家答案。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消费行为怎么来的;第二章消费动机;第三章:重塑消费行为(理性消费),我觉得读这本书最大困难,就是很多尖酸生涩的语句,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作者太过学术化,所以看起来非常吃力。我都是快速的跳着看,要是逐字逐句的看,很容易走神。这里挑一些干货给大家分享:

 

 

一、为什么花钱?

花钱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愉悦自己,第二是炫耀自己某些能力。很多时候两个目的都有。

比如苹果手机,即是满足自己日常使用,又能告诉别人自己的购买力和品味。如果说苹果手机还不足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豪车、名表等奢侈品就更能满足炫耀的目的。

 

二、怎样炫耀才更有效果?

炫耀有三个等级,炫耀浪费、炫耀精度、炫耀声望。

炫耀浪费,最简单粗暴,豆浆一次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100万买二十辆奥拓组成车队,一会例摆成S形,一会摆成B形,这就是人说的土豪。

炫耀精度,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一个人再怎么浪费,也花不了太多的钱,而且花钱还要投入时间、精力成本。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出现很多精度消费,比如安全性最高的汽车沃尔沃,比如工艺复杂的雕花红木家俱,比如性能越来越快的手机和电脑。从炫耀浪费到炫耀精度的转变,反映了消费的去物质化。

炫耀声望,如上面举例,家俱、汽车、电脑保养的好,用个十年没什么问题,而且技术和精度提升总有一些上限,随着社会财富增加,这些物品人手一套,大家又拉不开差距了。这时就有品牌价值的奢侈品,比如路易威登、香奈儿、爱马仕、劳力士、卡地亚,这些东西不但很贵,而且不像汽车、家俱占地方,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流行款式,没有巨大的财力,很难一直跟风。

除了以上三种炫耀,还有更极端的炫耀,炫耀稀有(陨石碎片、粉色钻石、濒临绝种的宠物)和炫耀古老(名人字画、古老钱币)

 

三、消费动机有哪些?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极小的,但就是这极小的差别才至关重要,所以消费动机大多都围绕着五大人格差别展开。

  • 智力
    • 教育、学历证书
    • 提升智力的商品(IQ开发玩具、早教机构)
    • 要求使用者掌握特定知识的商品(高级天文望远镜)
    • 为朴素商品附加复杂功能的商品(高级自行车、高级缝纫机)
    • 纯粹智力商品(棋牌类、股票)
    • 借用他人智力(购买复杂艺术品、工艺品)
  • 开放性
    • 新奇的价值(传统商品可以让低开放性消费者满足,高开放性消费者的赚钱空间大很多)
  • 尽责性
    • 高维护产品(实木地板、古董家具)
    • 宠物
    • 收集强迫症
    • 个人护理(发毛打理等)
    • 家用健身器
  • 宜人性
    • 浪漫的信号(钻戒、玫瑰、礼品)
    • 宜人性与进攻性的转换(年轻时的进攻性,中年的宜人性)
    • 宗教与政治服务业
  • 稳定性

四、如何重塑消费行为?

  • 放弃策略的愚蠢
    • 扬言不再花钱了的人,往往都是宗教人士(道士、僧人、特蕾莎)或是政治狂热分子
    • 不花钱的行为会带来地位,也是另一种方式的“炫耀”。(比如特蕾莎、甘地)
  • 替代方法
    • 断了念头(延缓几天,思考维修成本、使用频率等)
    • 寻找现有物品(旧电脑升级,旧皮鞋打理干净)
    • 借亲戚朋友(游戏机、健身器等)
    • 租赁(图书馆借书、7天无条件退款等)
    • 共享(顺风车、共享单车、AA制等)
    • 二手(克服头脑对全新的非理性定价,及对二手非理性嫌恶)
    • 仿品(A货包包、假劳力士)
    • 自已动手(同为炫耀,自己动手的产品增加了尽责性、创造力和智力等炫耀的附加值)
    • 委托生产(定制饰品等,即减少成本,又附加宜人性、智力、创造力等附加价值)
    • 新科技,等三年
    • 要求亲朋作为礼物(反正送什么都是送,就点自己喜欢的)
    • 看穿商品中的附加值用高智商碾压(比如高清双摄柔光自拍,就是双摄像头加软件滤镜,提高效果永远无法超越2000元的微单)
  • 别为了省钱多花时间
  • 把炫耀,变为提高(卡耐基六种让人喜欢的方法)
    • 记住名字
    • 认真聆听
    • 微笑
    • 让别人感觉自已很重要
    • 站在别人立场说话和思考
    • 关心别人

五、我们需要什么?

  • 财富:是资产、收入、偿债能力和信用体系的综合得分。
  • 地位:能带来社交兴趣、吸引力、尊重的东西,他来源与他人的认可。
  • 品位:是我们挑选人和物品的方法,能反映出智慧、性格、意识形态、审美、道德标准。
我们需求最迫切的特质并不是财富、地位和品位,这些只是模糊的伪特质,在不同文化中有极大的差别,并且波动性极大。
人需求最大的是“健美状况”,比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有智慧、心智成熟等这样的特质,这些特质稳定并可一代代遗传下去。

六、作者给出的建议

  • 延长商品寿命
  • 绘制真实成本地图。比如说iphone手机,要买32G还是128G,我们从下面的计算方式中得到,正常用户打电话、聊天、拍照32G够了,只有手机发烧友和喜欢下载到手机里看电影才需要128G:
    • 跟据算法不同先扣去15%容量
    • iOS系统和自带app占用10G
    • 微信、QQ、短信等聊天工具长期不清理占5G
    • 照片、视频,一年1G,喜欢拍照的人三年5G
    • app正常用户3G( 20app,两款游戏)喜欢玩游戏、装软件的人10G
    • 听歌 1G(200首歌)
    • 用无线看电影 0G。喜欢下载到手机里 10G(一部电视剧50集,每集200M)
    • 其它,10G
  • 作者推荐用消费税减少炫耀,理由如下:
    • 因为购买新东西要多收税,人们会减少浪费
    • 因为买二手不用买消费税,二手市场会活跃
    • 消耗品使用会更小心,世界更环保。比如减少电池、汽油、水等消耗
    • 可以增加互动交流机会,比如拼车、共享单车、邻里互相帮忙等
    • 增加储蓄和投资习惯和慈善机率
  • 我不认同用消费税的理由如下:
    • 税收加重人民负担;
    • 税收让愿意炫耀的人得到更多的炫耀
    • 税收让市场减少活力;(都不花钱,钱都存银行,买房产)
    • 税收如果运用不合理和去向不明,会造成贪污
    • 可能会引发走私和地方武装。(比如美国的禁酒令,中国古代的贩卖私盐)

七、附上这本书一些摘录的内容:

  • 虽然拥有物品带来的快感通常只能昙花一现,但人们仍然沉浸在“工作-购买-渴望”的消费主义轮回之中。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许多小范围的社会集体,身在其中,你的形象和地位就是至关重要,这已不仅是生存需要,是为吸引伴侣、娱乐朋友和抚育后代。
  • 在“工作-购买-渴望”中间没有自我,其实自我的要求最简单,吃喝、住行、有社交、不恐惧,所以消费很多时候是为了别人。(本条个人观点)
  • 产品分为两种,这两种有交集重叠:(1)地位型,别人看见能给我们拥有时,给我们带来影响力的产品(读MBA、豪华游轮、钻石珠宝);(2)愉悦型:自己产生满足,不管有没有人知道(汽车、房屋、空调)
  • 基本生存所需的商品都很便宜,而自恋型的自我刺激和社交展示商品则比较昂贵。所以活着并不贵,但炫耀很贵
  • 把宫殿搬到月球上,谁能享受多久?愚者为财富举杯,智者为健康举杯。
  • 责任感、宜人性、情绪稳定、智慧等优秀品格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能捕捉得到。而这种优秀品格并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让商家没有推广的动力,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无法被接受,所以显得不时髦、过时。
  • 商家鼓励消费常用的两大谎言:
    • 我们与人建立认真长期关系时,用高于平均水平的商品可以弥补我们低于平均水平的特质。(比如美容、名牌服装等)
    • 比起自然行为,商品能为我们带来更酷更吸引人的展示特质方法。(比如多功能SUV能增加对女性吸引力)

 


 

这本书非常优秀,但我写这篇文章的标题时说“ 帮自已省钱的书”,因为这套原理很难和别人说清楚,别人听了之后也很难运用到生活中。希望大家通读此书,靠自己去感悟、思考让行为有所改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